本报讯(记者方闻怿)“燕山绵绵,渤海泱泱,长城迤逦,雄关辉煌。历览中外,莫不科技强国;纵观古今,惟有经济兴邦。秦皇仙岛,火尽薪传,两千年才俊辈出。二中宝地,园丁执教,六十载桃李芬芳……”记者近日来到了秦皇岛市第二中学,在学校的校史馆里,看着墙上的老照片,随着时光的推移,去探寻这所拥有六十余年悠久历史校园的足迹。
第二中学始建于1954年9月,为解放前的临榆县立中学、解放后的秦皇岛中学旧址。建校至今已有64年,从过去基础设施薄、办学条件差,生源少,到今天追求办学品位,提升办学内涵,将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变革深度融合,一步步成长发展壮大起来。以“基础宽、适应广、特色明、出人才”为办学目标,秉承“从严执教、一丝不苟、苦做学问、精心育人”的教风以及“刻苦读书、打好基础、学有专长、全面发展”的良好学风,大力推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理念的赏识教育。
在第二中学从事教育工作31年的教师陈波,既是二中教育发展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1987年,陈波老师从老家山东来到了秦皇岛,调入了第二中学任教。虽然已过去31年,但她仍然记得刚来到学校所目睹的办学条件。“过去学校的教学环境还是挺简陋的,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红砖盖的两层小楼,教室里是简单的木头桌椅,几乎没有任何辅助教学仪器设备。并且,当时的黑板是用水泥做的,表面抹上一层黑油漆,十分粗糙,粉笔质量也是有限的,擦黑板的时候粉笔末满教室都是。”
据陈波老师回忆,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土操场。“那个时候一遇到刮风的天气,校园里尘土飞扬。如果是多雨季节,操场上十分泥泞,让老师和学生的出行很不方便。学校举办运动会,再赶上下雨的天气,老师们在操场上辛苦画的跑道线就会被雨水冲没,只能再次重画。”
2010年1月,侯文先正式担任第二中学校长,为改善办学条件,维修老旧设施,学校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利用寒暑假,对校园大门进行改造,对校园路面和下水管道进行了重新铺设、疏通,购置了新办公桌椅和空调,改建了音乐室、美术室、录播室,所有班级开通了“班班通”。2015和2016年假期,对校园绿化带进行修剪更新,对影响学校外观的多余建筑予以拆除,对主大楼外墙和教学楼内墙进行出新,消除安全隐患,美化绿化校园。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布局更加合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内绿草茵茵,花木繁盛,道路整洁,环境雅致,成为一所园林式学校,是教书育人、求知成材的理想之境。
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681人。教职工13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区级骨干教师15人。学校建有综合教学楼、实验教学楼、艺术教学楼、标本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艺术教学楼有舞蹈教室、排练室、艺术创作室、绘画室等。图书室藏书6万余册,阅览室有报刊、杂志122种。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又扩建、改建了教学楼6000多平方米,学校在图书阅览、教育科研、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十余载风雨兼程中,二中人无论面对教育环境、办学条件的怎样改变,让他们不变的是那份初心。顺应时势,服从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二中人坚持不懈的目标,学校坚持在每位老师和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校园呈现出一种新风尚。“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养成教育、文明礼仪、读书教育、善行讲习、阳光体育等活动,培养学生懂礼知节、自理自立、感恩向善的良好行为道德习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校长侯文先说。
“看着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真的感觉非常的幸福,但是学校唯一不变的是多年来所坚持的‘传统’。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传帮带,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拜老教师为师,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青年教师能够弘扬和传承二中精神,迅速成长成才,肩负起责任和使命。”陈波说。
六十余载风雨兼程,六十余载光辉岁月,六十余载桃李芬芳,二中人用那份赤子之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