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秦皇岛市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作为秦皇岛市主城区的海港区,紧紧抓住这一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持续加强文化建设。如今,一个文化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朝气蓬勃的新港城,正在展现在人们眼前。
公共文化空间快速拓展
4月的港城,青草吐绿,春意盎然。在东环路街道园丁苑休闲文化广场,一群中老年人正踏着节拍,跳着欢快的舞步;而在广场的另一边,有一些居民在打球、下棋、练太极,其乐融融。
如今,在东环路街道,像这样的室外文化广场已达8处,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此外,该街道还建成了教育培训中心,8个社区的图书阅览室藏书达5万册,报纸杂志10余种。辖区退休居民王秋艳说,“退休后整天闷在家里没事干,总想出去找个地方活动活动,从前一没场地、二没器材,现在好了,社区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想学啥玩啥都有去处了。”
2010年以来,海港区先后投入4.6亿元用于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配置文化设施3095件套,建设各类文化广场57个、新农村书屋89个,为农村书屋配送图书1.8万册。今年,海港区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在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区财政已列支63万元用于保证农村数字电影、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农村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安排预算500万元用于区文体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均等化,就是为了让bob博彩公司的老百姓能走进文化、亲近文化,享受文化建设成果。”海港区委宣传部部长张晓雁说。
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
3月29日,海港区2012年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文艺骨干培训活动在海港镇文化站举行,来自全区各镇、街共计100余名文艺骨干参加培训,拉开了海港区新一轮基层文艺骨干大培训的帷幕。
据悉,今年海港区将全面启动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聘请文艺方面的专家,定期举办声乐、器乐、美术、舞蹈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文艺队伍整体素质。同时,为全区15个综合文化站分别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为每村、社区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跟往年相比,这次培训的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时间更长,并将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坚持下去。”海港区文体新局副局长王日说。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文艺骨干的带动,基层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队伍阵容的壮大。日前,笔者慕名来到北环路街道的文博快乐营采访,来自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的两位舞蹈老师正在指导队员们排练交谊舞。参加排练的李桂婷大妈乐呵呵地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就是我们广大居民的快乐营,想学啥学啥,还有专业老师在一旁指导,真是方便到家了。”
从去年至今,海港区已先后在乡镇和社区成立了15个群众文化活动基地,举办声乐、舞蹈、乐器等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文化社会指导员200多名、文艺爱好者3000多名。目前,全区五个镇共有28个文艺团体、1572名文艺爱好者,十个街道共有401个文艺团体、3960名文艺爱好者,并涌现了219支文艺表演队伍。如今,区文化艺术库储备的各类人才已成为全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特色文化品牌精彩绽放
品牌文化是城市展示形象、提升知名度的靓丽名片。近年来,海港区不断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脉和城市内涵,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港城文化品牌。
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港城大讲堂等系列文化品牌的推出,有效提升了海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海港区已成功举办了8届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资源,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也在形成品牌化。“港城大讲堂”已使数万名群众受益,“城乡文化互动互访”、“社区农村文化艺术节”等文艺活动覆盖社区农村,“彩色周末”已成了海港区广场文化的新亮点。
为让文化品牌叫得更响,今年,海港区在继续做好四大传统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以秦皇求仙景区为依托,通过与央视“星光大道”栏目合作,重点打造“星光小道”文化品牌,建设群众文艺明星才艺展示的室内舞台,填补秦皇岛市夜间大型文化活动的空白。此外,依托圆明山自然风光和圆明寺佛教文化,投资50亿元打造的圆明山森林公园,将成为秦皇岛发展全季候养生休闲旅游、突破淡季旅游瓶颈的靓丽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