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带去信心与希望;值守一线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地守护着万家灯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建伟,一个有着传统绝活的手艺人,创作了一个个面塑作品,展现出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众志成城的力量。
记者一进入杨建伟家,架子上琳琅满目的面塑作品便映入眼帘。杨建伟坐在案台边,左手正拿着一个穿着军大衣、带着红袖标的“老大爷”面塑,只见他右手取了些材料并熟练地捏了几下,变成了一个小喇叭,再用纸壳儿做成一个绿色帐篷和一张桌子,最后把一面鲜红的党旗插在帐篷上。这个以小区门口防疫检查点一线值守人员为原型创作的抗疫作品就完成了。
“无论是小区门口,还是我老家的村口,都有人值守,守护我们的平安,冬天下雪特别冷,他们穿着军大衣给大家测体温、做登记,有很多都是岁数大的人,我看着特别心疼和感动。于是就创作了这个作品,致敬一线值守者。这个作品已经被市文化馆作为抗疫作品征集,送到省文化馆参展。我挺激动的,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参与到抗疫中来。”冀东地区面塑艺术第四代传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卢龙面塑传承人杨建伟说。
杨建伟从新闻中了解到海港医院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打心底里敬佩他们,为他们自豪。于是,他就按报纸上的照片,塑造了他们的形象。五名穿着白色羽绒服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面前都摆放了一个行李箱,后面的红色旗子上写着“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连她们佩戴的口罩颜色、眼镜的样式、行李箱的编号等小细节,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
“从网上看到很多奔赴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挺为他们骄傲的,我就用自己的这门手艺捏一些申博体育在线:他们的塑像,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敬重。”杨建伟满怀深情地说。
杨建伟从小就对面塑情有独钟,12岁就和附近村镇的老艺人学习捏面人,那时的面人仅限于丧葬、祭祀活动中的用品,简单、粗糙还不具备审美价值,不能满足杨建伟对面塑艺术的热爱。于是,他四处拜师学艺,19岁那年他受到冀东地区著名面塑艺人“面人张”张洪明老师的口传心授,面塑手艺得到极大提高。
他继承了张洪明老师的古朴、粗犷、豪放、深厚的特点,同时,他又将现代元素融进了面塑技艺,形成了现代、简约、清新、小巧精致的特点。他的面塑原料主要有面粉、糯米粉、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上色、防裂防霉处理,做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根据作品设计需要,随机取材,用自制面塑工具通过捏、搓、揉、点、掀、划等面塑方法,塑成头、身、手、足,以及背景物品。
“做传统人物、戏曲人物时是我最快乐的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有时候从下午2点开始做,一抬头就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毫不夸张的说,真的是废寝忘食了,而且一点也感觉不到困和饿,达到忘我的状态。”杨建伟说。
如今杨建伟的面塑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格调清新、现代简约、小巧精致、眉目传神、活泼风趣。形象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这种“小玩意儿” 更彰显其文化魅力。“面人杨”的面塑技艺与当今时代接轨准确,作品既古朴又现代。他最擅长的是现场真人塑像,每年夏天他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现场创造面塑作品。他的面塑作品外形生动形象,神态逼真,眉目传神,栩栩如生,受到广大游客认可和喜爱。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个面塑艺术,希望以后有bob博彩公司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做这个事情,将面塑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杨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