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始终把镇街改革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系统思维,着力打通镇街改革“最后一公里”。
7月17日下午,一位女士急匆匆来到服务中心大厅,经工作人员询问后得知,这位前来咨询的居民叫鲍晓庆,是文化路街道团结里社区一家熟食店的店主,前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业务,由于网上资料填写错误较多,耽误了时间,虽然已过下班时间。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马上帮助鲍晓庆进行修改并打印资料,加班办理完业务。鲍晓庆说:“非常感谢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要不真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没想到当天就办下来了,而且也不用再跑别的地方了,真的很方便。”
文化路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完成街道改革任务。自5月11日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下设七个社区综合服务站正式投放使用以来,已承接51 项行政审批事项和44 项公共服务事项,其中新赋权下放审批服务事项50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33项。
文化路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规范工作行为、提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文化路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园说:“我们按照建立的‘六五四’工作机制,即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公开承诺、责任追究、行为规范‘六项制度’;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绿色通道服务‘五个特色服务’,努力做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质量‘零投诉’,让居民享受办小事不出社区,办大事不出街道的方便和快捷。”
海港区着力打通镇街改革“最后一公里”,让改革成果直达社会治理的最末梢,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制度,实现“微治理”释放大能量。把应急、城管等多个部门网格综合设置,实现“多网合一”,把信息采报、矛盾化解等多项事项融入网格,实现“多能合一”,把村居干部、志愿者等多种力量编入网格,实现“多员合一”,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感应灵敏、响应迅速的综合管理网络。建立镇街——村居——网格(两委)——楼栋(两委)——单元(村民代表)五链管理体系,逐级建立微信群,单元长管理居民、楼栋长管理单元长,网格长管理楼栋长,街道累计建群2.5万个,多镇建群2200个。
河东街道办事处巧借“手机APP”打造高效智能网格化管理平台,平台设置了入户调查、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十余个网格巡查类型版块,网格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通过手机就可以以图文形式逐人、逐条记录上报每天巡查及入户走访情况,网格各级管理员也可按时定向查询统计和检查督导,实现了日常管理监督精准到人、情况掌握精准到日,有效提升了网格化工作效率。
红光宜居社区日常开展环保巡查时,发现东港里51栋旁有烧烤的业主,网格管理人员立即督促居民停止烧烤,并上传到了微信群,提醒广大居民禁止露天烧烤行为,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红光宜居社区居民张大爷说:“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规范了小区不文明行为。”
此外,河东街道党工委还联合辖区河北农大海洋学院、边防检查站、为民市场建设经营有限公司、河东派出所等10余家单位,作为街道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辖区内党建、创城、创卫和暑期维稳等重点工作。
为民市场建设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说:“感谢河东街道为辖区单位搭建起沟通联系的平台,希望通过党建联席会,我们大家能够互通有无增进了解,促进工作,为河东辖区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添砖加瓦。”
随着全区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全区将继续坚定不移落实中央、省市的部署,破解制约镇街工作顽疾,加大各类资源集成力度,形成系统完备、条块清晰的基层治理架构,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无缝隙。
据了解,全区累计吸纳118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选聘辖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93名,解决实际问题99个;海港区按照重心下移、依法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为镇街定责98项、赋权160项,确保镇街职能完善、权责一致。接下来,海港区还将不断巩固成果、深化融合,全力推进乡镇和街道改革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