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按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精准帮扶措施,使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29户建档立卡户脱贫退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56岁的武会民,是海港区驻操营镇建档立卡脱贫户。曾经,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的残疾,让他一度自卑,到45岁才娶上媳妇。现在,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肉牛养殖成功脱贫,大女儿还考上了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品学兼优,武会民一下子扬眉吐气了。
这些天,武会民忙着从地里收拾玉米秸秆,粉碎秸秆储备冬天的饲料。他说家里的大母牛再有三个月就能产子了,如果生下来是头母牛,会留下来继续繁殖,如果是公牛就打算卖掉后再买一头母牛。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武会民说,他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最要感谢的就是共产党,没有党的好政策和帮扶单位的好“亲戚”们,他供孩子们上学都吃劲,更不敢想象能靠自己脱贫。
2018年以来,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夏都菌业、海东青食品、海阳批发市场、香海粮油等企业,武会民累计获得分红57832元。担任护林员,武会民每年能拿工资7200元。2018年,海港区为其进行了危房维修改造,补贴7500元。女儿武敏琪就读于秦皇岛市第一中学,享受三免一助政策。分包区领导还协调爱心企业万通房地产,每月资助武敏琪生活费,并承诺孩子上到哪就资助到哪!
村里人都羡慕武会民结了个海港区商务局这样的好“亲戚”,大到牛棚改建、粉草机购置,小到米面油生活物资配备,只要是武会民需要的,海港区商务局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近日,海港区商务局党组书记李学良带着米面油、新鲜蔬菜、猪肉等生活物资来到武会民家。“孩子这周末放假吧?给你带点儿好吃的,给孩子改善下伙食。”一进门,李学良就忙着打听武敏琪的生活学习情况。区商务局与武会民家结“亲戚”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从生活环境的改善,到致富产业的谋划,该局帮助武会民一点点树立生活信心,摆脱贫困,逐渐走上致富的道路。家庭肉牛养殖是武会民的小产业,却也是他的大收入。李学良叮嘱武会民,要学会精打细算、科学养殖,不能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武会民说:“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孩子上学有人管,心里特别踏实。只要自己勤奋些,精心伺候好母牛,通过不断繁殖,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脱贫奔小康眼看就能实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武会民脱贫了,也成了村里学习的榜样。义院口村党支部书记刘占军说:“看着武会民把日子过好了,大家伙儿都特别羡慕,也有村民来跟他学习,起到了带动作用。”
武会民是海港区29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的一个缩影。海港区通过精准帮扶,注入内生动力。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海港区采取了将扶贫资金投入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资产收益的分红模式。其中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9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个,截至2020年,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收益已达9200万元。夏都菌业有限公司作为海港区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主动扛起了脱贫攻坚企业责任。夏都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占武说:“扶贫资金入股我们企业后,三年累计给贫困户分红60余万元。即便今年受疫情影响,也不会减少他们的收益,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石门寨人,愿意为家乡发展做些贡献。”
除此之外,海港区还联合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支持群众调优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海港区政府投资4200万元,对全区83个行政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先后实施了“百企帮百村”、政协委员包联、爱心基金帮扶等活动,大大强化了兜底保障和社会帮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战的步步落实下,海港区同步有效构建防贫体系。组建完成区、镇、村三级防贫机构,并有效落实了区、镇、村防贫体系全覆盖。成功搭建防贫大数据平台。精准录入防贫监测对象数据信息,充分实现动态化管理。海港区防贫办工作人员李飞介绍说:“海港区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平台,面向海港区全部村民,当村民遇到重大疾病、严重突发事件导致大额经济支出的,具有了致贫因素和致贫风险的,可以用微信搜索海港区防贫中心公众号进行救助申请,我中心将严格按照七步工作法的流程进行审批,最终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尽全力解决村民面临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