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奋斗年。为了更好地宣传全区中心工作,汇聚向上力量,新春伊始,区融媒体中心在各平台开设《奋斗!主城区》栏目,通过长短视频、微信图文、新闻故事、人物访谈等形式,展现全区上下以“三牛”精神砥砺奋斗,不畏困难、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主城区新征程中的新作为,讲述生活中的温度与感动,聚焦“每个人都了不起”的那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2021年,
迎着曙光、满怀期望,我们再次出发。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八大战略”“八个海港”“六大产业集群”……
一个个关键词,
书写着海港区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主城区,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沿海强市、美丽港城排头兵的关键五年。
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创新海港”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强区、人才强区,拓展创新领域,完善创新链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力量。发挥政府引领推动作用,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科技前沿产业,加强与本地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组建“政校企、产学研”联盟,共建研究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园和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协力推进科技攻关、技术分享和成果转化。申请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打造国家级实验室。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交流合作鼓励扶持政策,支持联合申报科技项目。健全财政科研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基金,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强化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产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加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制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建设人才发展高地。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坚持人才强区,构筑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育-引-留”塔基。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选拔培养计划,运用科教融合、校企联合模式,积极引进国家级专家、院士、海外人才等各类人才申博体育在线、留在海港。出台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全面增强人才吸引力和汇聚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人才激励和配套服务保障机制。
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实力海港”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扩大投资和消费,提高经济发展质效。
构建现代产业结构。坚持存量调强、增量调优,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化传统产业密切结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增强经济发展持续动力。一产调结构,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发展观光农业、智慧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提高蔬菜档次、促进林果高端化发展、规范发展养殖,推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产优增量,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粮油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冠军产业”“拳头产品”,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关停取缔、就地改造、进区入园、做优做强“四个一批”,推动现有企业向园区集聚向高端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一链一策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链配套政策;三产增特色,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网红经济、会展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突出现代旅游、健康养老、运动休闲、现代物流、科教行业等特色,构建具有主城区现代化特色的产业格局。
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一体一中心六园”建设。
——一带。在两高沿线打造林果产业带,提升沿线绿色道路景观。
——一路。培育环长城旅游公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特色采摘经济,打造三季赏花、三季有果的环长城特色旅游线路。
——一体。依托北纬40度田园综合体,打造集康养、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田园综合体标杆。
——一中心。加快建设秦皇岛为民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原海阳批发市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推进海港区乃至秦皇岛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向外地市场。
——六园。发挥特色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板栗、大樱桃、苹果(梨)、榛子四个万亩种植园,桃、油用芍药两个千亩种植园提质增效。
努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建设玻璃深加工产业园为载体,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突出发展光(热)制变色节能玻璃、超薄高强显示防护玻璃、锂铝硅玻璃等高端特种玻璃产品,推动玻璃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发展金属包装、轻量化型材和汽车新型铝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为核心,鼓励开发新型铝合金材料,加强铝材深加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加速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新型铝材轻量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粮油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建设粮油食品产业园为中心,大力发展特种油脂、植物油脂加工,积极承接产业外溢,加速建设配套功能区,最大限度延长食品产业链。重点做强以军工食品、海鲜产品、即食产品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
——光伏产业发展集群。以建设光伏设备产业园为载体,拓展层压机品种及适用范围向智能化尖端化发展,强化辐射带动能力,拓展、延长光伏产业链,推进光伏产业层压机不断创新,形成闭合产业链条。
——软件产业集群。以创建数字产业园为依托,以智能制造、“智慧秦皇岛”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安防电子、智能终端等产品研发和推广,鼓励辖区现有企业开展双软认定、CMM和ISO等全球标准认证、系统集成等专业认证,积极开发工程专业软件,提高企业市场认知度和份额。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发展环境监测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装备为核心,结合现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谋划实施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着力建设六大现代服务业基地。
——高端旅游基地。发展冰雪、滑板、攀岩、帆船、赛车等高端运动,深入挖掘长城文化、港口文化、滨海文化、风俗文化资源,开发长城民宿、特色小镇、房车营地、邮轮游艇、亲水游乐等旅游项目。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全新系列文旅产品。围绕农业观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现代物流基地。以大宗物流为主,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依托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发展临港物流、电商+等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物流+商贸,实现物流业向综合贸易转变,打造区域结算中心。加强城市配送中心建设,打通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拓展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商物流相关配套产业。
——数字网红基地。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支持网红经济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网红基地。培育好“网红经济”人才,积极搭建相关活动平台。做大直播培训产业,丰富网红产品供给。培育一批直播机构、孵化一批网红品牌。积极推动网红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文化创意基地。鼓励发展动漫、电影、电子竞技等产品制作和发行运营,专业营利性网站的开发和运营,支持基于动漫产品的卡通形象版权注册、产品制作和衍生品开发。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丰富文化旅游供给。提升现有文化品牌,建设书香海港、诗歌海港、影视海港。
——康养产业基地。对标《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康养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行养老、健康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大力培育康养+旅游、康养+运动等健康医疗服务,建设康养社区、康养小镇。发展康养辅助设备制造,优化制造业体系。
——产教融合基地。加快“产业+科教”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利用好辖区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力量,为政府科学决策和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深入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高中开展合作办学,打造教育合作高地。
持续扩大投资和消费。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瞄准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投资领域。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强化资金保障,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抓好政府投资平台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加消费有效供给,扩大节假日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发展线上教育、在线医疗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特色街区商业品质,增加特色餐饮,繁荣城市夜间经济,改造升级传统商圈,促进城市消费提质扩容;推动品牌连锁商业“上山下乡”,畅通城乡双向绿色物流。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打造“活力海港”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开放格局。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系统集成、协调高效,通过改善机制、更新制度、再造流程,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链条、闭环式制度体系。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代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社会治理、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改革;深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深化党的建设领域改革、政治领域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上下贯通改革,积极争取重大改革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bob博彩公司安排自主创新改革,着力破解自身发展体制机制制约,健全改革督导评估机制,提高改革实效。
建设优良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举措,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擦亮营商环境品牌。坚持“流程最简、速度最快、服务最优”,实行“一次不用跑”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零见面”;规范精简审批流程,实行容缺预审机制;试行重大项目“一会四函”、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等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模式;完善高标准区、镇(街)、村(居)“三位一体”政务服务体系,提升审批服务便民功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纽带作用,培树企业家精神,推动政企对接常态化实效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立对外开放新机制。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助推秦皇岛国际化建设,推进外贸企业延长国外市场链条,加强贸易投资相互融合,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推进旅游文化向国际化发展,深挖本地传统美食老字号、长城文化、电影周等资源内涵,增加国际文化符号;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国际要素吸引力。建立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实施“646”招商工程。突出瞄准20家国际国内500强企业、50家京津冀地区优秀企业,夯实以商招商、会展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等举措,提高招商实效。实施海港经济开发区倍增工程,发挥“一区多园”模式效益,加大开发区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等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化开发运营水平。
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运行机制。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实守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执法,加大对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
推动港产城融合。坚持“以城定港、以港兴城、港城互动”,大力支持秦皇岛港建设一流国际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依托港口功能调整,加强规划对接和产业融合,拓展港口辐射腹地,大力引进与港口、产业园区、西港新城区发展相配套的产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瞄准进境口岸资质,谋划延链新兴产业,发展大宗商品综合贸易,全力打造环渤海临港经济增长极、食品粮油加工基地、港城联动核心枢纽、港口经济转型平台。健全港城互动交流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交流、文化旅游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打造“富足海港”
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以服务业理念促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产业链向工业延伸、向三产融合。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建好“一带一路一体一中心六园”,打造山海花田、瓜果飘香、亦农亦旅农业新业态。培育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办好农民丰收节、大樱桃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打响“秦”字号、“海”字头农业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规范发展养殖业。建强现代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搭建保鲜冷链物流通道,延长物流链条。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安全,打造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村庄规划实施,完善“镇区-中心村-基层村”镇村体系,加快推进闆城小镇、天女小镇、赛车谷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启动卫星城镇建设;加快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推进9个中心村建设,建设冀东风貌、田园特色的美丽乡村。优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围绕防汛抗旱、水源涵养、生态保护、饮水安全等方面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北部水系资源,做好“依水兴旅”文章。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改厕全覆盖、村庄隙地应绿尽绿等专项行动,完善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更好巩固、更大提升、更可持续。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以城带乡、共同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破解“三农”瓶颈问题,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试行“村地区管”,强化以土地为主的集体资产管理。探索解决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推进“空心村”治理,稳步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就近生活、就地就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落实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巩固拓展脱贫防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常态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大美海港”
突出规划的引领性和衔接性,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更大范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更高水平建设现代宜居城区。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研究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互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全域空间管控,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构建“双城、一港、四组团”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中心城区和北部新城区双城互峙、港城深度融合、四组团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城镇化和城市经济有序发展。全面落实增减挂钩,深挖清理低效利用土地资源,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提质适量。注重城市设计,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等管控,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坚定依法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规违法圈地占地建设等专项整治,深入抓好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问题整改。实行网格化、空间化、清单化规划管理机制,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密切与京津两市合作,建立常态精准对接机制,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吸引京津企业、人才来区投资兴业、休闲旅游。主动促进与兄弟县区协调发展,落实全市县区产业分工、功能分工,与市内兄弟县区统筹产业布局、联动错位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协作发展,畅通交通流通,推动互助共建。加快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生态涵养、沿海优化统筹两大板块联动发展,生态涵养板块以石门寨、驻操营两镇为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打造生态引领示范区;沿海优化统筹板块以其他镇、海港经济开发区和临港物流园区“六镇二区”以及现有沿海建成区域为主,坚持陆海统筹发展,高质量集中适度开发。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海港西部、西港、火车站、海阳、圆明山、临港物流、北部新城等城市七大片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规模能级、产业支撑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功能、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租购并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新城和镇村拓展,确保系统完备、高效实用,促进城乡共享、优质安全。打造“两环四横五纵”交通路网,提高旅游观光铁路运营水平并适时启动线路延伸。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打造特色花街。精准增强问题点位防洪排涝能力,实现积水点动态清零。落实片长制、路长制,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国省干线、旅游公路、主要河道两侧环境质量,开展102国道、秦青公路、承秦出海路及新建道路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创建省级洁净城区。完善落实城市管理制度标准,发挥智慧海港综合指挥平台效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实施城市改造更新行动。攻坚推进棚改旧改,对所有棚改旧改项目清仓见底、清单管理,优化完善统一领导、运行高效的推进协调机制。基本完成全部棚改贷款项目实施,对现存旧改特别是毛地出让项目分类实施,确保人居质量改善、城建经济发展和贷款资金安全;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先安置后开发、先配套再建设,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返迁难、配套难问题。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制定实施便民利民设施配套专项行动计划,基本实现居民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对2000年以前建设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启动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精品宜居街巷。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更新实施模式,试行老旧小区申请式腾退和改善,多种形式推动老旧厂房、商业用房更新改造,加快城市面貌更新。
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海港”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区。
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水污染流域治理、土壤污染属地管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部达标,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全要素高标准生态环境。完善科学精准管控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推动无组织排放治理,抓好尾气、扬尘、油烟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市定目标。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抓好入海河流、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近岸海域水质稳定保持一类标准,区域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努力将汤河打造成为国家级最美入海河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修复,建立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平台,柳江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修复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启动农业土壤污染源调查。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园区实施绿色发展,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工厂化管理示范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水泥、化肥等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有序搬迁。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推动清洁资源低碳高效利用,有序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确保群众冬季清洁安全取暖。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自然生态资源系统治理,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落实“一屏一带多廊多心”生态安全格局。完成7家矿山综合整治与修复,实现矿山开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管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增强区域供水水源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计划营造林3万亩以上,创建省级以上森林村20个。落实林长制,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工程,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区。
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三线一单”。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确权登记,建立资源资产权属台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覆盖。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节水型城区建设。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结合矿山修复实施土地复垦,保障区域内占补平衡。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化和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循环利用效率。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力打造“魅力海港”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推进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独具海港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和城市IP,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加强党委(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和理论中心组学习。扎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进”和学校“三进”。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坚持“三员走基层”“草根宣讲”。扎实做好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增强网络治理能力。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完善长效机制,深化全国文明城市、河北省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平民偶像”、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建设爱心之城、厚德海港、首善之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擦亮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优良家风。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好海港文化这篇大文章,建设人文海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建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时效性试点县区。完善北部片区文化设施布局,建设乡村大舞台、文化大礼堂。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讲好海港故事。推进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建强建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做大做强“海港融媒”等新型主流媒体,开发集生活、旅游服务和宣传推介等多功能一体化新媒体平台。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等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文化+”送演模式,提升打造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海子诗歌艺术节、残障人士电影周等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海港。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宣传、研究、利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普及推广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举办全民运动会、冰雪运动会、龙舟赛等品牌赛事。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加快创建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区。重点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展出、大型文化活动策划、网络直播、动漫制作、历史文化街区等经营模式,打造文化创新新高地。加快推进西港花园文创、玻璃文化、首钢赛车谷、祈福文化等一批高质量文化产业园区。扶持文化企业,培育文创产业孵化基地,助推文创产品经济转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设计研发,打造“海港区礼物”品牌。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出一批“上山下乡入海、走街串巷进园”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城市文旅新业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遗产,注重老城整体保护与修复,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建设开滦路特色步行街区,新建酒吧街、扩建秦皇小巷,培育潮流文化、网红景区,让夜经济点亮海港区。打造老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临榆二十四景、石门八景文化内涵,传承弘扬祈福文化、长城文化、港口文化、地质文化等本土文化,建设一批文化特色民宿,让文化扎根海港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海港区段)建设。谋划建设研学基地,活化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文化价值。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完善环长城旅游公路停留点、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实施景观提升等工程。建设“一站式游海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幸福海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民生提质战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抓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落实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政策,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落实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建立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和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创业计划,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及时消除零就业家庭。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培训安置。
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安全知识、国防知识、法律知识、健康知识、特色运动、心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教育强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北三镇推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经验。培养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组建“海港区名师工作室联盟”,实施“十百千”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30名骨干校长,建设1—2个有影响的名校长工作室。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扩大集团化办学规模,启动海阳片区集团化办学工作,成立文化里幼教集团、迎宾路小学集团和第八中学集团,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校园(幼儿园)布局规划,积极推动学校建设,实现与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相适应的学位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标准化发展,各镇至少建设1所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吸引各地优质学校资源开办分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建设1—2所教育基地,促进教育教学知行合一。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提高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健康海港建设,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坚持预防为主、健康优先,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启动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能力。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启动卫生应急物资库建设。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主要健康指标逐年提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升城乡一体化服务水平,谋划西部、北部综合医院项目,加快秦皇海阳医院项目建设。提升健康教育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构建覆盖全区、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落实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与三甲医院、康复中心、养老中心和医学研究院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完善农村、社区“六位一体”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镇街改革,完善执法审批配套制度体系。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完善运行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进村改居。试点推行红色物业,强化日常监管,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夯实“雪亮工程”、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推动数据共享深度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综合治理新模式,整合城管、消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业务资源,打造智慧海港区城市基座。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机制,全面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新时代边海防工作,凝聚党政军警民合力,提升中心区边海防综合治理效能。
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投入到实施“八大战略”、打造“八个海港”的新征程,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沿海强市、美丽港城排头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