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岁的康占忠老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修志者之一。多年来,他先后完成了《抚宁县地名志》《抚宁县志》《秦皇岛市志》《秦皇岛历史词典》《秦皇岛历史百科全书》等书籍的编著,参与编纂的书籍也不计可数,为全市方志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海港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海港区档案馆推出《晒晒我的红色印记》特别节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康占忠老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修志者背后的故事。
走进康占忠老人的书房,就好像走进了一座小型的史志图书馆。在大大小小的书架上,《中华文明史》《河北通史》《二十五史》等文史资料整齐地码放其中。
原秦皇岛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室主任康占忠说:“因为历史是了解和认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个基础,中华文明之所以有5000年的文化,除了我们的文物,更主要的是我们中国的历史记载一直没有间断,所以要了解历史,就要看书买书。”
康占忠出生在张家口市涿鹿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思想上进,被分配到当时的抚宁县充实农业第一线,在老乡家一待就是11年。但在他心里,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干回他的“老本行”。上世纪 80 年代,抚宁县成立了县地名办公室,由于专业刚好对口,康占忠终于梦想成真,开始从事地名普查、修志工作。他说:“真实是史志的生命,在修志的过程中,除了要四处搜集资料,还要认真判断这些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把最真实的写在里边,因为真实,这本书才有价值。”
在对1958个地名进行了普查后,《抚宁县地名志》《抚宁县志》相继出版。1987年,康占忠调入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全市的修志指导工作,1994年,整整十卷的《秦皇岛市志》也正式面世。多年的地名地方志工作经验让康占忠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把秦皇岛的史料汇集到一本书里,变成一本“案头书”,这样读者查阅起来就能更加方便。康占忠说:“以我一个人的劳动能给bob博彩公司的人省点时间,让大家能更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为大伙服务。”
退休后的康占忠每天都在为了自己的想法努力着,他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五笔打字,十几年的勤耕不辍,终于完成了《秦皇岛历史词典》的撰写。经过修改和扩容,又完成了一本里程碑式的巨制——《秦皇岛历史百科全书》。全书共180万字,7500多个词条,前有按事物分类的目录,后有音序索引和字头笔划索引,开创了以百科全书形式展现地方历史风貌的先河。如今,康占忠已经84岁了,但他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帝王与秦皇岛》一书正在写作中。
康占忠说:“实际上来过我们这里的皇帝非常多,秦皇岛帝王文化确实积淀深厚,值得我们骄傲,资料也值得我们挖掘。通过写作,尽可能把秦皇岛的深厚帝王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归拢在一起,为将来的旅游事业,为了我们秦皇岛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从事方志工作以来,康占忠撰写的文字总数已经超过了650万字,这些文字既是他对秦皇岛、对历史文化热爱的载体,又让bob博彩公司的人通过它们触摸历史、感受文化、领略文明,打开了了解地方文化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