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杜艳文从东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港区法院到铁庄法庭任书记员,1997年调入长城法庭,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04年任长城法庭副庭长,2009年任长城法庭庭长。
长城法庭从1998年开始就专门审理海港区范围的婚姻家庭案件,是大家眼中“婆婆妈妈”的一个工作岗位,而杜艳文24年来,在这个平凡琐碎的岗位上奉献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扎根于婚姻家庭审判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着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新篇章。
2003年,杜艳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自此,她就一直牢记自己的誓言,坚决履行好党员的义务。
婚姻家庭案件是琐碎的,最初在这个岗位时,杜艳文每天都面对哭哭啼啼的当事人、每天都要处理毛毯、被褥、家具家电的分割,不仅是烦,更觉得这不像是高坐在审判台上的法官所干的事。但随着一件件案件的办理,随着一个个当事人的接触,杜艳文在这琐碎的家务事中,却品味出肩上的重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家万户的稳定关系着海港区的稳定,我们肩负着对社会的责任。面对每年近千件案件、10余期法律宣传、每天10多人次的咨询来访者,她常常会忘记了自己的病痛。
2010年,杜艳文检查出高血压、高血糖, 2018年又查出胃小弯病变,按照医生要求三到六个月就要复查一次,因为工作忙,每每都是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去复查,但一直未有时间到医院系统治疗过。杜艳文的办公桌上总是摆着一个泡着胖大海的茶杯,因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调解使她用嗓过度,一直受声带疾病的折磨。前几天来了一位当事人,他说:“杜庭长,今天我来,就是冲着你来的,要不是你一再给我打电话一再给我讲,我肯定不来的,你们就爱咋判咋判,等你们判完了看我怎么收拾她”。临走时又说了一句让杜艳文挺感动的话:“你是我见过的最亲切的法官”。其实,杜艳文也完全可以不用一遍一遍的给他打电话让他来,但是,婚姻家庭案件感情方面的问题,不把话说清楚,缺席判了后果不好预测,和平和谐解决家事案件,这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杜艳文说:“新时代新要求,我们不能只靠办案经验吃老本,要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就必须学习;要提高效率,我们就必须创新。”对于新出台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杜艳文总是第一时间就认真组织同志们学习,为了增强调解能力,她还积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从中吸取做好审判工作的营养。为了更好地完成审判任务,她从长城法庭的实际出发,开拓思路,不断摸索着新形式、新方法。形成以调解与服务为主线的“5+8”式长城家事审判特色机制,打造了长城家事“多”文化,、在严格办案的同时多份关怀,在依法说理的同时多份解释,在符合程序的同时多份指导,在严肃司法的同时多份热情,在诉讼解纷的同时多份责任,增强当事人的诉讼能力,提高案件的调解率,做到案结事了。
由于案件数量多,、她们每天要安排3至4个庭,送达6-10次,接待当事人都在20人次左右。通过摸索,杜艳文带领干警实行“三十二字工作法”:即“一周安排、一日调整,集中外出、提前计划,简易从快、复杂从稳,快慢相容、繁简搭配”。这样安排下来不仅能快办案、还能办好案,保证忙中不出错,快而准。杜艳文曾在一天八小时内安排了5个调解,全部结案。
“厚德才能载法,德正方能法严”。杜艳文一直觉得,司法权威不是靠厉声冷眼让人们怕出来的,而是靠公正廉洁、文明热情的执法服务让人们信任得来的。每年面对1000多位当事人,她牢记法官的职业道德,对利益诱惑,不动心、不留情,以清正廉洁的审判作风赢得了当事人的信赖。
婚姻家庭案件对当事人来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变故。对法官而言,一件婚姻案件只是我们工作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而对当事人而言却可能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婚姻家庭挫败,一次诉讼历程,千分之一比一,这个比例意味着我们要付出千倍的认真和努力。在对来访的每一位当事人,杜艳文在庭下都尽可能地多为他们送上一份真切的关心,在庭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用热情真诚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杜艳文曾帮助离婚当事人办理低保,带着当事人去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六七次,民政局的同志和的同志都以为是她家亲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永葆对党忠诚,牢记为民宗旨,坚守廉洁底线,以更新更好的业绩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杜艳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