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以来,海港区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不畏困难、心手相连、守护家园,这其中,有不舍昼夜的医生护士,有披星戴月的社区干部,有汗流浃背的执勤警察,有穿着层层防护的检测人员……他们是挡在病毒面前的第一道防线。让我们一同致敬身边榜样,感恩用心守护,共同见证这份力量与温情。
早晨7点多,距离正常门诊开诊还有将近1个小时,海港医院门前由隔离带规划出的蛇形通道中,已开始有前来就诊的人在等候了,海港医院副院长刘颖也早早的站在那开始了疏导。
从去年疫情开始,刘颖就负责着预检分诊的管理,在大家眼里,预检分诊无非就是测温、验码而已,没什么技术含量,也自然缺少了很多英雄的“光环”,但刘颖从没有抱怨过什么,既然领导安排了这个任务,就踏踏实实地去完成,这也是他多年来的作风。他带着从各个科室抽调来的“杂牌军”,从寒冬到酷暑,一坚持就是20多个月,天冷的时候,他自己花钱给大家买手套、帽子、热宝,天热的时候他又自费买了凉袖。每天他总是早早出现在门诊,没有一天缺席,正是他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不计得失的风骨和发自内心对医院对岗位的热爱,悄悄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支“杂牌军”,渐渐变成了医院的“铁军”,牢牢守护着医院的大门。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也意识到,越是细节越要注意,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危险,预检分诊无疑成为院感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今年,在多个医院发生聚集性院感爆发后,一米线成为防控的重要一环,刘颖却不曾想到,一米线会成为防控路上最艰难的任务。
排队似乎对大家来说并不难,人们也都愿意接受等候。然而,要每个人都与别人间隔开一米的距离,却是一个怎么也落实不了的难题,从增加窗口到专人把守,从招募志愿者到行政人员全部下沉,刘颖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去完成和落实。他每天亲自上阵疏导、宣传,一盯就是一天,筋疲力尽之余,却仍难解就诊高峰期的人员聚集,刘颖为此每天都在寻找解决办法,他自己说:现在做梦都是一米线。
为了保证门诊一人一室,避免人员聚集,医院开始实行非急诊全部网上预约挂号,实施的第一天,远道而来的患者、年龄偏大的患者、没有手机的患者等等,不能网上预约的人们很快堆积在门口,刘颖与大家并肩站在入口,一个一个的进行劝导、讲解、协助,一个上午下来,口干舌燥、浑身是汗,却比不上他内心的焦急来的更加强烈,这样不行啊,得想办法啊。
第二天上午,他的嗓子彻底哑了,大家心疼他,让他回办公室休息,他却执意要去门诊盯着。党办室主任助理曹芳每天跟着刘颖在门前值守,她说:“我们领导拦都拦不住,嗓子都说不出话了,还坚持着到门口去,不停地劝着、解释着。看的我们是真心疼啊。”
在一天的喧嚣过后,刘颖的身影都会再次出现在门口,他与院领导们努力寻找着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措施,把每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都一再的推敲、试行。无论多晚回家,第二天他总会早早的出现在门前,谁又知道这个看似不知疲倦的人,其实,血压血糖都已经超出正常值,靠药物控制也有几年了。看着他一年瘦了十几斤,母亲对他说:“工作应该好好干,可身体是自己的啊。”刘颖知道老太太这是心疼儿子了。疫情期间,医院全部取消休假,多年来都有陪老太太过周末习惯的他,也好几个礼拜没有回去了,想来也是有些愧疚。可他只能笑着安慰老人:“没事,我这不锻炼身体了吗?我瘦了以后,血糖都能正常了......”
又是一天过去了,刘颖在安排好明天的预案后,又赶往奥体中心去探望快检核酸车的工作人员。看着漫天星光,他告诉自己,从院内到院外,他一定要守住“一米线”,守住“安全线”,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所有人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