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岁的石淑华是海港区第七届“感动港城·平民偶像”,她靠着一双手、两亩地、一颗慈母心,把小叔家的3个孩子抚养长大,用爱心温暖了一座城。
1951年出生的石淑华是海港区海阳镇三村的一位村民,她原本和其他人一样,务农赚钱、相夫教子、赡养父母,过着平静的生活。没想到,小叔子因罪入狱,获刑20年,弟媳妇说了声“嫂子,我走了”,便也没了音讯,留下3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无依无靠。此时,大侄女18岁,大侄子14岁,小侄子6岁。面对此情此景,石淑华没有犹豫,她背着小侄子,拉着大侄女,大侄子,回到了自己的家。
孩子,你说你不管谁管?你管就得管好了。
自从成了这几个孩子的“妈”,石淑华就一天也没有清闲过,她咬着牙、拼了命,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种菜,饿了就喝口地边的凉井水,实在累得腰直不起来了、脚挪不动地儿了,就一点儿一点儿跪爬在地里锄草、间苗……回到家里,她强撑着也要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盯着孩子们吃了饭、做好作业,等孩子们都睡踏实了,她自己才急急忙忙吃口冷了的饭菜。
这仨孩子17年,你大姨我就像兔子一样,不跑都得蹦,三个孩子都上学,就指着这二亩地,紧着攒钱,给孩子拿学费。
可即便如此,石淑华家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三四万元,要负担三个孩子吃穿、上学和一家人的生活还远远不够。养孩子的这17年,除了种地,石淑华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借钱、还钱,小到几百,大至几千,不仅参加工作的女儿要时常贴补,邻居亲友更是被她借了个遍。
我就懒得跟谁张嘴借钱,你不借还不中,我可愁了,一分一分的攒,再还人家呗。
因为长期的劳累和饮食不规律,石淑华不到40岁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和腰椎突出症,至今已有20多年,天天吃药、打针,现在70岁的她已经行动不便,走几步路就要歇上一会儿,但只要看到孩子们,她就高兴。
我们家要是到过节了,不用招呼,这三个孩子都来,孩子们来我就高兴,嗯。我这孩子们都挺孝顺,都挺听话,孩子们见着我也亲,我没白供,他就把我当他妈,跟自己养的一样。
去年,石淑华最小的侄子也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石淑华终于放心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老人无比欣慰,孩子们都善良、孝顺,她这些年的心酸苦累都值了。
我这人还喜欢有文化的孩子,你不上学,脑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我跟他们说,你们上哪儿,大妈就供到哪儿,你们出国留学,我没钱,我就把房子卖了,也让你们去,只要你们有那个本事。
现在,70岁的石淑华唯一担心的就是两个侄子的婚事,他像每一位母亲一样,盼着孩子早日找到合适的对象,结婚生子。
最操心的就是我那两个小子还没有搞对象呢,现在拆迁了,有房了,我也不操心了,我闭眼也放心了。
记者采访手记
见到石淑华老人的那一刻,我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这位70岁的老人,胖胖的,看起来有些浮肿,头发灰白,皱纹深深得刻在额头上,她用手撑住床,想站起来,努力了几次,最终没有成功……
过去的17年里,她靠着两亩菜地、靠着一捆捆青菜养育了小叔家的3个孩子,如今,最小的孩子也已经工作,石淑华终于可以歇歇了,可年劳累的侵袭下,她的身体也已经垮掉了,高血压、糖尿病、腰间盘突出……,石淑华晚年疾病缠身。
老人吃力地弯下腰,从茶几下拉出药箱,细数每顿要吃的药片。生活很苦,身体疼痛,但石淑华始终带着笑,客厅的角落里,放着大侄子买的茶叶、小侄子单位发的饮料,周末的时候,侄女会带着拌好馅料,给她包包子……抚养孩子们的过程,艰苦、心酸不堪回首,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3个无依无靠的孩子长大成人,都正直、善良、孝顺,石淑华知足了。
村子拆迁,老房子分了两套房。石淑华和老伴、两个女儿商量,把房子给了两个侄子,一人一套。老人说,俩孩子还都没结婚,因为家里没房啊,现在好了,他们有工作、有房子,不愁找媳妇了。
17年前,决定养育小叔家这3个孩子的那个夜晚,石淑华整宿没睡,头发白了大半,还学会了抽烟,她一遍遍默默地告诉自己,既然要管孩子,就得管好、管到底。
如今,石淑华做到了。最欣慰的是,孩子们也都像她期盼的一样,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似乎,没有什么合适的词语可以形容老人的善良,唯有祝愿,希望老人保重身体,在两个侄子举行婚礼的时候,坐到台上,祝福新人百年好合,继续给他们讲讲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