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海港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海港区委副书记、区长鲍成超,海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朱颖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况如下:
海港区委副书记、区长 鲍成超
尊敬的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新闻发布会,也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在此,我代表海港区人民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海港区发展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港区因港得名、临海而兴,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京津门户”之称。辖区面积701平方公里,东西海岸线长39.7公里。这里北依燕山,峰峦叠嶂、山川秀美,形成了广阔的生态涵养区和自然宜居带;南临渤海,碧波荡漾、海岸潮平,海的壮阔孕育了港城人开放、包容、崇德、尚美的品格。
海港区历经多年的发展积淀,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市的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市委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经过几代港城人的努力拼搏、不懈奋斗,区域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先后荣获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十大最佳人居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河北省文明城区等20余个国家、省级殊荣,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和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摇篮的“百年耀华”。“十三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6.1%,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26个主城区中名列前茅。“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省委站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着眼秦皇岛发展方位和城市功能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市委落实省委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擘画的宏伟蓝图和战略举措,为海港区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使命,我们正意气风发,在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一、我们锚定目标绘蓝图,让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海港区坚持“八大战略”,建设“八个海港”,把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转型、安全保障5大类25项指标体系,让沿海开放优势充分释放、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底,我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印发《海港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的奋斗目标,根据需要成立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旅游文化、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8个工作专班,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统筹,区级负责同志牵头落实。今年初,为加快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区“两会”提出了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即“坚持‘大事要事、重点项目’两个带动,聚焦园区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三大重点,着力破解生态环境治理、土地征拆补偿、资金要素保障、棚改难题四大瓶颈制约”,制定《海港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和分解台账,形成17项具体目标和81项重点任务,进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督导,拟定“一定五化”专项考核工作机制,一定即定职责明分工,五化即工作要求项目化、项目分解具体化、具体事项责任化、责任落实节点化、干部评价实绩化,工作成效列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年度考评内容。
二、我们转变方式调结构,让产业发展更加繁荣。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在产业布局上做好“优”的文章。围绕我市发展文化旅游、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产业板块,结合秦皇岛市港口转型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集约化布局和集群化发展,玻璃深加工、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粮油和食品加工、光伏、软件、节能环保“六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网红、文化创意、康养产业、产教融合“六大服务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在产业项目上做好“增”的文章。今年,全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93项,总投资435.87亿元,数量和总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32.86%和20.4%,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89%。为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持续推动文旅项目谋划包装,在储备的185个项目中,文旅类项目占比近3成。在产业业态上做好“融”的文章。开发滨海、山岳、文化、休闲、地质主题线路,串联山与海、城与乡的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山城旅游带”“亲水休闲带”“滨海观光带”和“城市印象带”。大力培育“旅游+”和“+旅游”新业态,深化旅游与工业互联,扶持赛车谷文化产业园建设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互融,以110公里明长城为轴线,开发长城旅游文化,带动环长城公路沿线乡村游发展;大力实施长城宿集计划,推进海阳片区开发,在全市率先打造旅游康养中心,实现旅游与康养共生;支持赛车、滑雪、滑冰、滑板等时尚运动发展,推动旅游与体育互促;依托柳江地质公园等载体,打造高标准的研学旅行基地,让旅游与研学互兴。
三、我们对标一流上水平,让城市建设更具品质。
城市是发展的载体,致力于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我们坚持用开放的视野审视自己,用一流的标准衡量自己。秉承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城市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双城、一港、四组团”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由南向北、由西至东平衡发展。在城市设计上体现一流风貌。融文化底蕴和现代元素于城市设计,加快实施街区美陈、亮化工程,塑造滨海城区特色景观,让“城区即景区”成为海港标识。在城市建设上完善一流功能。实施北港大街东延伸、西港路北延伸等道路工程,“两环、四横、五纵”路网加快构建,积极布点医疗、教育等资源,完成242个小区卫生站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8所,启动7个停车场建设。围绕“游有乐趣”“食有特色”“购有去处”,加快推进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开滦路步行街、秦皇小巷等特色街区建设,不断繁荣茂业、万达等城市商圈。在城市管理上提升一流水平。完善城市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数字化城管、“智慧海港”管理模式,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严格“以克论净”标准,实行“洗、扫、保”一体化环卫作业,推动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广“红色物业”,长效开展小区微治理。
四、我们驰而不息优环境,让区域发展更有底气。
环境是发展的招牌。在打造硬环境方面,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抓好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坚持不懈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海港。精准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圆满完成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服务保障任务,1—4月份PM2.5同比下降28%、PM10同比下降26%。有效落实河湖长制,实现河渠坑塘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确保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重拳整治违规占地、非法采砂等问题,使土地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在打造软环境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主动当好“店小二”。同时,海港区坚决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亮剑,让依法办事成为市场行为“准绳”。
各位朋友,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我们将持续加快示范区建设,以“奔跑”的姿态推动对外开放、项目建设、资源开发、环境提升、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争当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最后,希望五湖四海的有识之士,投资海港、扎根海港,和我们一道在这片热土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长城网记者提问
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请问海港区是如何帮助旅游企业发展的?
海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朱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当前,海港区认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采取政策支持、精准推介、助企纾困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旅游企业对冲疫情影响,共渡难关。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落实税收减免惠企政策,为全区381家旅游企业减免税收2815.6万元。鼓励景区开展亲子游、家庭游、戏水游等促销活动,协调全区12块户外广告大屏免费帮助企业宣传推介各项产品。加大旅游惠民券推广力度,已发放2.6万张旅游惠民券,让游客真正得到实惠。目前正与各景区沟通,计划再增加7万张旅游惠民券,让bob博彩公司的群众享受到惠民政策。
二是精准推介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与抖音合作,利用抖音大数据精准分析,将各景区开发的戏水、观光、采摘、露营休闲等应季性活动通过手机精准推送给本地消费者,吸引消费者参与。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适时加大跨省游、跨市游推广,依托我区滨海、长城、港口等优势资源,打造秦皇祈福、文化研学、长城文化户外体验等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加大宣传,不断扩大我区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召开旅游企业座谈会,对企业反映问题梳理汇总,逐一分解落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资金需求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用于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宣传营销等。目前已为3家旅游企业争取专项资金295万元。同时,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组织首钢赛车谷、板厂峪、熊孩子乐园、老君顶等景区运营单位,与建行、农行、秦皇岛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洽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切实发挥金融服务企业作用。
海港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海港区与港口血脉相连,海港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离不开与港口的配合互动,请问海港区在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过程中,对于港城融合发展都有哪些计划?
海港区委副书记、区长 鲍成超
感谢记者的提问。海港区作为秦皇岛港的所在地,推动港城互动是我们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秉承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寻求港口转型和区域发展的契合点,推动港城互动、产城互兴、港产城融合。
一是主动服务,加快港口转型升级。
加强与河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围绕一流国际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建设,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加强生产要素供给,在发展用地、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大力支持秦皇岛港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高效的工作、优质的服务,推动港城同频共振。
二是拓宽腹地,加快发展临港产业。
围绕港口发展需要,我们通过实施大项目、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强化腹地支撑功能和港产互动效益。一要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建设环渤海重要物流枢纽为目标,全力抓好冀航仓储、久昌物流、天晖塑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综合配送、智慧物流、仓储交割等物流业态。二要着力打造粮油和食品加工基地。依托益海嘉里、中储粮、启浩生物等项目的实施,推动单一的粮油加工向特种油脂、食用纤维等领域发展延伸。三要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支持中信渤铝等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戴卡优艾希杰二期等项目建设步伐,引导产业链条向高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四要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旅游名城。将西港花园、开滦路探秦皇、金梦海湾片区等港口周边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与北部山区旅游开发一体推进,打造滨海风情、山岳休闲、地质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由海及山、山海相连的全域旅游格局,使海港区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地、旅游消费地和网红打卡地。
三是提升品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港口转型升级离不开城市的发展,我们借势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逐步缩小城市区域发展差异,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在优化空间布局上,结合秦皇岛市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完善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让城市发展依规而行。在加快城市更新上,有序推动东部临港、道南片区深度开发,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项目进程,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在推动功能配套上,推进民族路南延伸工程,尽快打通向海通道,实现城区与港口互联互通;实施片区路网工程,同步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满足港口周边未来发展需求。
四是创新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加强与河港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与河港集团建立联合招商机制,不仅要把涉港项目列入全区年度招商计划,优先招引提升港口转型功能的项目,还要和港口集团一道,协同并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港口周边商贸业的发展,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数字经济、跨境金融、进出口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提问
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请问海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安排?
海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朱颖
感谢这位记者对我区的关心和关注。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我区立足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定位,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高水平实施、高质量推进。
一是高标准打造交通网络体系。
借势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推进民族路北延伸三期道路建设,启动西港路北延伸工程,推动城市布局由南向北立体拓展。谋划实施北港大街东延伸、兴民街西延伸、经五路等道路工程,实现支路与主路互联、园区与城区互通,构建“两环四横五纵”城市交通网络体系。
二是高水平实施配套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实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扩大优质医疗服务覆盖面。新改扩建在水一方、玉带湾等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逐步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覆盖面。新建和美市场,改建城市公厕5座,实施团结里、张庄等5座垃圾收集站改造,升级燕山大街东段特色小吃街,加快商贸、教育、医疗布点,逐步完善“15分钟生活圈”。实施港一路等7条街巷路改造提升,改造友谊路等7处积水点位,新建金梦海湾片区等7个停车场,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三是高质量推进城市改造更新。
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力推进34个棚改旧改项目进程,加快实施韩庄、小李庄等7个安置房建设,让返迁群众早日住上新房。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改造提升东华里南院等老旧小区30个。打造西部快速路等一批特色花卉街区,新建、改造公园游园、口袋公园23个,继续提升秦皇大街、文化南路等月季街区和新世纪公园等景观节点,打造“花开满城、处处是景”的美丽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