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港区,提起车厂村,大多数人只会觉得耳熟,有很多人不清楚它的具体位置,远不如它的另外两个代称那么声名显赫——“天女小镇”和“祖山东门”。
车厂村位于海港区石门寨镇,地处石河上游,河流出谷口后冲击形成一片平坦的陆地,可以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来形容了。然而,作为始建于明代的车厂村,似乎一直不那么“出名”。
据说在明代修建长城时,由于这里地势开阔平坦,运输物料的车辆多在这里经停,于是取名“车厂”,并沿用至今。当然,当时它并不叫“车厂村”,而叫“车场沟”。
在《临榆县志》中,也只是在“苇子峪”的介绍中提到过只言片语:“苇子峪在临榆县西北六十里,由柳观峪东行四里至三杨寨,折而北三里至楸子峪,又西北六里至车场沟,约阔百余步,循水涯曲折而北,乱石满径,二里许凡七渡河,塞河怪石大如熊罴,宛转石中,可通匹马。”
说到不出名,就连车厂村周边的长城都受了“牵连”。长城保护员许洪海就是车厂村村民,他所保护的长城起自花厂峪村,途经吴庄村、车场村、秋子峪村,直到柳观峪村。据他介绍,他所负责的这大约10公里的长城,二十多座敌楼,“除去花场峪村和车厂村的四五座以外,基本上都在大山里面,好多都没有路,”除了他这种每周巡视两三次的“老登山客”外,一般人也进不去。更重要的是,这些敌楼“有名字的很少,基本上就是何家楼最为出名,然后是‘双楼’,剩下基本都没有名字。”
据许洪海介绍,何家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一户姓何的楼长守长城,一家三口英勇作战,全部牺牲,为了纪念他们,这座敌楼才叫何家楼。同时,车厂村中有许多姓何的人家,据说是这一家的亲族后裔。“也没有史料留下来,也没办法考证,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双楼”虽然出名,但其实也不是正式的名称,它位于深山之中的一处山口,最初只修建了一座敌楼,但由于地势非常险要,常有敌军袭扰,而将士们作战勇敢,颇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于是上级决定在此处增加守军,又建造了一个敌楼,两楼间隔很近,当地人唤作“双楼”。按照许洪海的“算法”,他走过去大约需要半天时间。
其实要说车厂村的长城不好,着实是委屈了他们。在《临榆县志》中有一句形容苇子峪城墙的话:“东西山极陡峻,高可数里,边城自西南顶遞降而下……”笔者认为来形容车厂村的长城也是非常合适的。车厂村原址就位于祖山东部的谷口,两侧的山势拔地而起,极具气势,有些地方的山势如天然的石壁,长城修到此处,与石壁相连,节约了修建的成本。如今,山中树木茂盛,不少敌楼在树木的掩映之中,远看如一面山壁,走近却是楼台上生满灌木,别有一番情趣。
既然依山傍水、风景如画,长城又极具气势,为什么“车厂村”作为一个地名,总是显得那么“低调”,那么“声名不显”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邻居”的名气太大,“祖山”和“天女小镇”新老两个知名旅游景区的名声盖过了村名。另一方面,从前这里交通闭塞,山路崎岖坎坷,河滩又怪石林立,难以行走,在天女小镇修建之前曾到过祖山东门游玩的朋友必定深有同感。
随着祖山线、石门寨连接线等公路的修建,秋子峪村、柳观峪村、车厂村、吴庄村等村庄被串联起来,农产品出得来,游客进得去,早已不似从前那般闭塞。
如今,车厂村的原址已是天女小镇景区,村庄搬迁至不远处的河边,村民早已住上了崭新的“二层小楼”。新建的村庄内屋舍整齐,环境优美,村民们依托天女小镇景区和如画的村庄美景,有的经营民宿,有的整屋对外出租,整体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笔者结语:与很多长城沿线的村庄相比,车厂村虽然“声名不显”,但提起“天女小镇旁边的二层小楼”,却几乎无人不知,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正如掩映在群山之中的长城,虽寂寂无名,但却实实在在守护了车厂及其周边村落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