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珈瑗
为全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区将打造市首善之区作为目标,积极促进主城区经济圈率先发展,已逐步建成我省沿海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示范区、城市?人?自然和谐的现代都市。同时,巩固扩大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果,加快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重点工程,推动城市承载功能更加完善、形象风貌不断提升、建设管理再上新的台阶,充分展现主城区魅力。仅去年,我区就完成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1亿元,同比增长12%,为“十二五”画上圆满句号。
承载功能不断完善
寒冬入三九,冷风刺骨,可位于北部工业区的一处新民居前却是一派热闹场景,迎亲送娶的队伍、休闲锻炼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孩子、门口小商贩的摊位上各种商品也是琳琅满目……这里就是和美社区。这项总投资5亿元、占地385亩、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的新民居,使周围936户村民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居住环境。
和美社区只是我区新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加快新民居建设,我区制定《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区行政村划分为城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以整体拆建型、现代社区型、跨村联建型和整治改造型四种模式进行改造。在建设过程中,全区以城中村和城郊村为重点,加大拆迁力度,顺利建成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社区。
随着城市化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去年,我区共实施圆明山大街、长江道西延伸一期等重点工程2项,全长3公里,完成投资2000万元。其中,圆明山大街工程已完成跨河桥东西两侧各20根桩基施工,25米T梁以下结构全部完成。长江道西延伸一期已完成横断山路—南岭东路全长700米主路,已具备通车条件。
此两项工程分别属于圆明山北港四村改造和公富庄限价房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被列入秦皇岛市2014年及2015年棚户区改造范围。目前,长江道西延伸一期工程(横断山路至南岭路)18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已下达,争取资金数额处于全市第三位。
五年来,我区完成39个省级重点村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暴庄村和西连峪的幸福乡村规划;王庄和拦马庄等10个帮扶村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及村庄规划;2011—2014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共改造老旧小区65个;2012年又将农村危房改造列入全区重点民心工程,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5户。
去年,民族北路、北环路临时给排水管网等基础配套建设也相继竣工,圆明山返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南物流路与铁路平交路口顺利开通,物流园区实现集中供热……我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城市形象彰显特色
“河边变得清洁干净,是我们这些老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几年绿化越来越好了,就算是冬天,散步的时候也能见到让人心情舒畅的绿色,夏天那更是不得了,树木葱郁,花儿五颜六色,开得娇艳欲滴。”正在晨练的谢阿姨谈起港城景色兴致大起。
绿在城中生,城在绿中建,我区全力推进“森林港城”、“生态花海”建设,从增加绿地内乔木、花灌木数量入手,见缝插绿,初步实现森林与城市相融,花海与城市相拥。共栽植乔灌木30万株、小灌木15万株、各色花卉20万株,实际造林10000亩,完成全年造林任务的12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18平方米。
为了能让居民更舒适地享受城市生活,我区将公园游园建设项目作为民众工程,精心打造完成春泽园、园丁园、益寿园等30多个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的新建和改造。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四分之一”原则,合理栽植乔灌木和宿根花卉,设置功能性花架、休息木平台、特色坐凳等休闲设施,点缀雕塑、景石等园林小品,巧妙融入山水画墙、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赋予公园游园独特的主题、寓意和特色,打造一批融入性强、特色鲜明、环保生态、可赏可用,既可以服务百姓,又可以承载文化内涵的绿荫活动场所,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同时,结合我区绿化现状和自身特色实施立体绿化项目,在城区主要道路、公园游园、小街小巷、各沿街单位、居民小区、立交桥等重要节点,利用墙体、栏杆等立体空间,以蔷薇、月季、地锦等乡土树种为主,增加藤本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特别注重品种、色彩以及抗逆性和观赏性的选择和搭配。共栽植月季7.29万株,地锦2.25万株,蔷薇8000株,形成色彩丰富、特色突出、持续长久、资源节约的新型园林景观。
在我区五年内完成的34项规划中,景观整治提升就占10项之多。包括迎宾路街景整治规划、河北大街街景整治规划、秦皇大街街景整治规划、文化路街景整治规划、金街街景整治规划、太阳城景观整治规划、太阳城景观环境改造升级规划研究、金梦海湾景观提升规划、西环路景观提升规划、秦青公路(北环路—石门寨)街景整治规划;8项圆明山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相关规划,包括圆明山片区概念性规划、总体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专篇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廊绿道规划、圆明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山野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整治规划比重之多,足以见证我区对景观建设的重视,随着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形象不断彰显特色,居民生活环境愈发秀美。
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新春之际,流动商贩违法占道经营又有“回暖”倾向,单凭人力处理,不仅效率低、执法效果差,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我区建设“E易城管”数字城管智能系统平台,通过视频探头监控、移动终端记录、GPS跟踪等手段,实现对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实时监管处置,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据了解,从发现违规行为到相关责任部门将事件处理完毕最快仅需十分钟的时间。自2014年6月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共计接到执法任务1600余件,环卫任务1700余件,成功解决率高达98%。
五年共处理占道经营行为27110起,规范店外经营行为6528起,处罚道路遗撒行为556起,规范拆除门牌字匾2618块,清理积存垃圾17万吨,新建大型垃圾中转站2座、垃圾收集站6座,改造垃圾收集站27座,投放果皮箱4202个。这一系列的数字既是各岗位人员努力工作的叠加,也是构成有序管理的基础条件。
我区着力构建城市管理精细化新格局,始终将“创新意识”贯穿于城市管理实践中,以新方法、新设备、新思路全力提升管理水平,借鉴全国先进地市经验,构建起“机械化清扫+垃圾袋装化收集+人工扫保+洒水降尘”的环卫作业体系,建立快速保洁队伍予以辅助,形成符合实际的环卫作业体制。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引进1台具有高效、环保、维护方便等优点的大型热能垃圾处理机,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并引入市场运作参与管理,强化“定规则,当裁判,要结果”的意识,大胆运用市场的基本法则解决城市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冬季清雪、渣土运输、公厕管护、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等适合于市场经济法则运行的管理项目放手让各类市场主体去做,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此外,我区还积极改变原有工作体制,杜绝区、街城市管理责任与权限“两张皮”的现象,推动管理重心下沉。将街巷路的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移交至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向各街道办事处分别派驻执法中队,协助其做好街巷路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工作。通过重心下沉,形成“责任明确、分级管理、权责统一、高效运转”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发挥街道办事处密切贴近百姓的优势,为破解全区乃至全市城市发展瓶颈制约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