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重厚
回顾“十二五”,我区连续三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荣获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放眼“十三五”,创新依然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区将把创新摆在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根本之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注重科技创新
未来五年,我区将坚持用最先进的技术引领经济发展,增创竞争优势。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率先走上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聚焦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重点引进建设一批高层次研究机构、高水平研发中心,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园区、研发基地。重视发挥现有大专院校作用,加快推进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形成推进高端产业发展的科研支撑体系。
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引进与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区区域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环境建设,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海港高新区建设,到“十三五”末,把海港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高地,提高海港区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增强极化效应和溢出效应,推进区域间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促进区域间互利共赢、协调发展,服务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
强化平台建设。坚持整合资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海港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海港区众创空间基地建设,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项目为支撑,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十三五”期间,围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玻璃产业和物流业等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好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以此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上档升级。
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选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广普及信息化技术,鼓励企业对产品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等全过程实行信息化,产品数据管理、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远程监测和远程服务等技术运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流程与工艺,以绿色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研发具有高技术含量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资源化三项功能的新一代制造流程及相关工艺,鼓励企业广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积极开展国际技术标准认证。
激活创新主体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企业做大规模,加快形成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现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提升企业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能力。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搭建支撑平台,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孵化载体。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创新文化、打造创客新城。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全区科技不断进步。积极组织我区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助企业做好申报工作,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
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积极组织我区企业申报国家、省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对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办法,科技管理部门要主动帮助企业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协助企业开展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申请认定,以促进企业科研开发平台建设。
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注重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在服务领域上,由农业向其他领域延伸,从种植业、养殖业、蔬菜、苗木、花卉等传统农业,向农村各类加工业、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领域延伸;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和设施,以优质无害果品、绿色蔬菜栽培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更新知识的培训,把先进适用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加快区光伏企业孵化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孵化中心服务功能,组织召院校专家企业行活动,提升孵化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以高质量、高效益的软服务体现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和特点,实现孵化中心和被孵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区科技局主管科普工作的主任科员刘晨阳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里,群众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们要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营造我区人人能创新,人人敢创新的浓厚氛围。”
加大社区科普工作力度,广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科学素质。加强企业科普工作,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农村科普工作,使他们在科技知识传播、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发展农村经济和“科技兴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准,以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为目标,形成企业特色的科普宣传体系。
打造人才高地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把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依靠人才实现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围绕“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统筹抓好各类人才建设,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层次急需紧缺和实用型人才。加快实施“港城英才计划”、创新型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切实发挥高校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人才培训实习基地和中高级人才流转中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明确人才落户奖励制度,完善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政策,创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家在吸引人才、招商引资方面的作用。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云程说:“面对‘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我区将积极探索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客观分析和把握我区的优势资源、优势项目,在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方面加大宣传,做足文章。”
我区将积极转变吸引人才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与服务。促进人才柔性流动,通过采取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以及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合作创办企业等多种方式引进智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域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区域产业、行业、不同所有制人才队伍,开创人尽其才的新局面。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重点引进建设一批高层次研究机构、高水平研发中心,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园区、研发基地。同时,重视发挥现有大专院校作用,努力在全区形成关注人才、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打造“一流主城区和沿海经济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