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如何实现财政增收,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当前摆在我区财政工作的首要问题。面对当前的新形式,财政工作面临着崭新的机遇与挑战。财政部门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探索财政工作的新发展。
一、当前制约我区财政工作发展的问题。
(一)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新增税源匮乏,增收后劲不足。
大中型企业和朝阳现代中小企业,对稳定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近年来,我区的经济进入了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时期,财政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但是由于我区没有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支柱年型中小企业,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和税收政策调整影响,房地产等优势税种后劲不足,增收因素减少,导致我区的财源基础不稳固,财政增收明显后劲不足。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2008年,我区第三产业收入达265044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64.1%,由此可见,我区要想打造省内一流主城区,就应大力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市的中心区我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以及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强化和完善。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它沿海城市相比水平还不高,使财政后续财源征收乏力。
(三)财政监管较为滞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完善。
我区财政管理效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意识亟待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较为乏力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都与现代公共财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此外,一些专项资金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政府债务较多,短期内偿还压力较大。
由于前以往对政府借债疏于管理,导致了一些政府行为的借款存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区内扶持的“重点”企业其用款效益较为低下,加之我区教育、农业、科技、社保等法定支出不断增长,使我区有限的财力,无法短时间内“消化”多年来形成的这些政府债务。
三、理顺思路,开拓创新,力促财政事业新的发展。
(一)转变财政职能,增强我区财政的综合实力。
要搞好财政工作,首先要从转变财政职能入手。一是强化我区财政宏观调控的职能,资源配置应从供给型分配转移到以市场化为基础,强化宏观调控的轨道上来,逐步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高效运转。二是规范财政的分配职能,通过清理整顿财政供给范围,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实现资金、项目管理与效益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财政分配重点向社会保障和公共保障等地方公共需求的转移。三是结合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能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办事流程,实现财政由监管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把基层单位和个别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大胆的实践和改革,通过优势“中介部门”的介入,使落后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彻底解决。
(二)细化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要不断完善部门预算,不断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支出项目调整,努力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此外还应着力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部门预算能反映各部门的预算全貌并体现各自特点。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确保重点支出。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扩大内需政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控一般性支出,努力使农业、教育和科技等法定支出保持适度增长。三是对政府采购应进一步整章建制,对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监督检查等工作程序和办事规则应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逐步将基本建设投资等所有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采购方式,选择部分项目使用协议供货的采购方式,减少重复招标,降低采购成本。促进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发展,确实为采购单位服好务。四是积极落实支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认真研究探索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和农村道路建设投入力度,此外还应积极谋划农村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按照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改善农村各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国有资本运营管理,逐步规范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行为,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办法,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确保招租工作取得实效。六是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应着力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财政、银行、单位间收费联网,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杜绝自收自支和“体外循环”。
三)扶持财源,夯实和巩固财政收入的基础。
目前应始终把培植财源放在我区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应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特色旅游业,要紧紧抓住中心区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围绕建设生态旅游滨海新区的这个大目标,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高风景区综合服务功能,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集群,真正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新亮点。二是以北部工业区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壮大工业基础,增大工业总量,扶持和壮大诸如玻璃、电子、汽车配件等支柱产业,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实力发展。三是发展“个私”财源。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积极引进外商投资,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我区财源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大力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行为。
首先应合理核定各部门的支出标准,严格按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经费,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不合理增长,努力降低政府运行的成本。其次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三是切实加强财政债务管理,逐步建立权责明晰、监控有力、偿还有道的债务管理新机制,把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在财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强化和落实偿债责任制,借款应由谁借出,由谁负责清理偿还到底,以努力减小财政债务的风险。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全力推进依法理财。
应立足基本职责,从“关注热点,攻克难点、选准重点、普查漏点”四个方面着手,力争三个创新。一是创新监督制度,规范财经秩序。建立财政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使财政监督工作融于财政管理中;完善财政监督通报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在适当范围进行通报,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发挥财政监督的警示作用。二是创新监督领域,“守土尽责”。建立和完善以“财政内部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会计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监督新体系。围绕财政支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三是创新财政监督合力,形成监督成果共享。在完成上级下达检查任务基础上,积极与审计、纪检监察、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制定检查计划上相互沟通,推动财政监督工作不断前行。
(六)以人为本,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财政队伍。
应切实转变传统的理财思路和理财方法,从过去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传统理财模式,向强化宏观调控、宏观管理和财政监督的逐步转变,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造就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务实、勤政、廉洁的财政干部队伍。同时应大力加强财政干部教育与培训,重点抓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财政业务知识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理财环境变化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地推进财政工作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