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申博体育在线:“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学笃行“千万工程”经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全域推进、整体跃升。全区现有省级和美乡村56个、美丽庭院4万余户,预计2026年底,全区262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
一、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全域、全程、全面规划建设和美乡村。
一是高标准推动示范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统筹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年度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系统规划“一带一线一体一中心六园”建设任务,实施基础设施、村貌提升等重点项目18个。二是高质量建设重点片区。聚焦“两高”沿线、祖山线和秦青公路片区,塑优区域生态环境,加快林果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壮大大樱桃、坚果等4个万亩特色产业园和2个千亩特色种植园,连片打造长城旅游公路沿线采摘园区60余个。三是高水平创树特色样板。统筹产业、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等要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乡村特色提质行动,差异化打造“一村一韵”,北石庄、西向河寨等22个村先后获评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聚焦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做好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
一是打造宜居“生态美”。建立健全垃圾治理“一把扫帚扫到底”、污水处理“一支队伍管到底”、厕所革命“一套标准抓到底”等城乡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先后建成“小三园”3656处、污水管网34.15千米、一体化提升泵站11座,实现全域生活污水不出户、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获评“河北省村庄清洁先进县”。二是打造宜业“产业美”。做大做强精品果蔬、生态畜牧、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相继推出“子母台”苹果、“燕山明珠”板栗、“夏都田源”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示范合作社达到8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三是打造宜游“乡村美”。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合理布局110公里环长城旅游公路农业景观带,塑优农业观光、田园民宿、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成功打造板厂峪长城、房庄老君顶、北未庄傍水崖等乡村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达100余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万余人。
三、抓牢基层基础,推动重心下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
一是强化联农带农。坚持“产业链上建支部、党员示范带民富”,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稳定在85%以上。二是提升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争先创A”活动,推广网格化管理、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办法,柳条庄村、龚庄村等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涵养文明新风。全面推进100个主题文化村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员红色驿站,组织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摒弃陈规陋习,以淳朴民风带动良好家风、促进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