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总书记视察河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单位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海港区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征集意见时间为:2024年3月27日至2024年4月28日,意见建议反馈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电话:0335-3551530,联系人:韩雪
邮箱:hgqfgjshk@163.com
海港区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显,康养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申博体育在线:促进健康服务业、康养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民生工程。鉴此,在充分结合我区养老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市场前景等发展要素基础上,为全面加快推动海港区康养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养服务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倪岳峰书记主持召开的全省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我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海港康养品牌,努力将康养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康养产业前延后伸、高位嫁接、跨界融合,谱写海港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发展目标
发挥“医疗、住宿、交通、消费、生态”等优势资源,面向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医养人群,建设“医、养、游、居”四位一体,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品质高端、服务上乘的康养社区;结合海港区区位、环境等优势,建设一批现代化、融合型、有特色的精品康养项目或关联产业项目;努力构建“一城服务、两带相融、三区支撑”的康养新格局(一城即海港区城市区;两带即向北浅山带、向南沿海带;三区即皓月城康养宜居综合区、圆明山康养示范区、金梦海湾休闲区),全力将我区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幸福的颐养城区。
到2025年底,全区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康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不断健全,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产业多业态实现融合发展,实现养老服务基础不断夯实,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社区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覆盖80%以上,乡村养老服务网络拓展到70%以上。
到2027年底,全区康养产业体系和布局更加完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延伸产业链,开展集养老、旅游、消费、娱乐为一体全季养老服务;成立1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老年人照护能力达到65%以上,城镇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进入提质扩面新阶段,老年助餐、居家照护等日间照料服务力争覆盖90%以上,乡村养老服务网络拓展到80%以上,专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承接北京养老需求,康养产业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三、实施路径
(一)强化“一城服务”,持续提升康养配套新动能
全面提升健康养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康养产业配套服务新机制,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搭建连接个人、家庭、社区、专业养老机构、政府公共服务的统筹养老系统,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
1、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森林城创建成果,加快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常态化开展城市“双清”,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绿化提升行动,谋划启动护城河沿线绿化生态整治项目,继续打造绿廊绿道和城市景观节点。为了提升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将城市区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责任单位:文明办、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住建局、市政处、区园林服务中心)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建立以社会组织、经营企业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满足各类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以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多元化、专业化服务项目为载体,以综合型居家养老照料日托中心和为老服务组织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服务功能从基本生活向更广层面延伸。加强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严格落实新建住宅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继续推行好“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组织开展以“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助乐”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卫生、紧急救援、法律咨询等服务。推进“孝老食堂”建设,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厂房、幸福院等解决用房问题,利用社会力量、集体收入等为食堂持续运行提供保障。2025年底乡镇孝老食堂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109个社区居委会养老场所全覆盖,新增床位6000张。(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住建局)
3、促进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聚焦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支持光辉文化休闲养老中心、海港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升级改造,拓展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智慧康养等服务功能。支持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创建省级环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打造高端康养特色品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专项行动”。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省、市申博体育在线: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等资金,大力支持发展康养产业。到2025年,培育3至5家以上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护理中心)。(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健局、医保局)
4、大力发展养老家政服务。深入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施家政标准化试点、信用体系建设及家政进社区等重点项目。面向市场需求,加大养老家政护理紧缺人才的技能培训力度,对接职业标准,开发家政培训新项目、新课程、新内容。支持家政企业依托“互联网+家政”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养老、物业、康养等业态融合,促进智慧家政、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人社局、民政局)
5、强化京津医疗机构合作。持续深化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依托北医三院等京津冀先进医疗品牌、管理、专家、技术和影响力,开展符合实际需求的医疗技术和服务项目。深入推进海港医疗集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谋划实施海港医院建国路院区项目,推动公立医院开展养老服务,不断拓宽形式和内涵。加快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壮大,鼓励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建立医疗急救网络体系,打造十分钟就医圈;探索建立“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6、提升社区教育养老功能。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以首创老年大学为依托建立世纪海洋花园社区实践基地,通过开办各类文化学习班和公益公开课,包括各项社区文体娱乐服务、健康宣教、养生讲座、读书会及公益讲座等,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为周围社区居民搭建灵活便捷的互动式学习体验平台。(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
(二)推动“两带相融”,加快推进文旅康养新发展。立足我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利用北部浅山乡村、南部沿海带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发适用老年人的浅山避暑、温泉水疗、精品民宿、沿海观光等旅游业态,构建以生态体验、度假养生为核心的文旅康养体系。
7、塑造浅山文化旅居精品。深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因村制宜开发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线路,实施长城宿集“美宿”计划,支持盘活农村闲置民房,鼓励打造一批特色小院民宿,提升天女小镇、老君顶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丹栗客栈、闆城小镇等休闲度假服务功能,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依托北部山区独有的地热旅游资源,大力推进鸣岐天城一号温泉度假村建设,打造融合汤泉文化+历史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田园度假为一体的温泉旅游品牌。传播bob博彩公司承载中华文脉、中国精神的海港文化产品,开发符合老年人的康养文化旅居产品,吸引京津地区老年人在田园养老。到2025年,培育全季旅居养老服务品牌企业1-2家。(责任单位:区文旅局)
8、打造沿海康养旅游品牌。做好沿海经济带文章,深化与河港集团战略合作,全力支持秦皇岛港打造国际知名旅游港,盘活东山片区、河东片区闲置土地,谋划实施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在港口改造转型中加入休闲养老元素,吸引京津老年人来港观光康养。大力开展A级景区提质升级行动,推动求仙入海处开放式经营,助推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创建5A景区。改造海澜广场椰树下酒吧,新增海上戏水乐园等业态,确保新增经营业态高水准规划、高品位落成。(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文旅局)
9、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凭借得天独厚的全域旅游资源,融合长城文化、地质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农业核心价值和乡村文化。依托175.4公里的环长城旅游公路,展现丰富的沿长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以农产品采摘、健康食品制作、农事活动体验为主的田园风光康养旅游项目,打造“百里山海长廊、海港农旅画卷”。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文旅+康养”发展规划,发展多元化康养产品和服务,推动农业+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10、打造健康食品知名品牌。推动中食?京津冀大健康食品科技产业园、未来食品等项目尽快投产,充分利用企业先进技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质和饮食习惯,大力研发适用老年人养生、老年病治理等方面的健康食品和保健品,全面满足饮食健康需求。加快推动祺和、翕程等特色种植基地提档升级,做好绿色无公害大樱桃、蔬菜、板栗、苹果等绿色种植“土特产”文章。广泛推介求仙岛即食海鲜、海琪花海鲜特产、夏都田源食用菌等优质食品加工品牌,推动bob博彩公司“名优特新”健康农产品走向老年人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
11、加快培育适老产品。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加大康养产业研发投入,开发针对老年人使用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老花镜、助听器、轮椅等辅助工具,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便利性,加快生物医药、健康产品等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全力推进遨博生命健康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研发康复、理疗、护理、医用等智能化康养产品,充分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全力打造健康产业、幸福产业,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工局)
(三)打造“三区支撑”,努力实现康养发展新思路。积极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三区”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叫响港城养老服务品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医疗服务中心、健康养老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区。
12、提升皓月城康养宜居综合区功能。充分利用燕达集团健康养老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燕达国际医院、医学研究院等优质医疗健康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打造“医教研”一体化健康医疗服务中心。优化全龄混合养生区、滨河度假养生区、以自理型老人为主的邻里式养老区、以就医患者与半自理高龄老人为主的康养一体功能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搭建智慧医疗康养系统,通过健康医疗服务区与养老养生功能区的共享平台,凭借健康医疗、康养护理、文旅度假、滨河养生、教育配套、居家生活六重服务体系,构建以居家养老养生为核心、机构养老为依托、社区养老为辅助的养老养生产业布局,打造功能最为齐全的康养宜居综合区。(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民政局、海阳镇)
13、启动圆明山康养示范区建设。谋划启动圆明山新奥特莱斯国际康养城项目,打造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生态疗养、康养综合体等为核心内容的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候鸟式”养老群落,着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的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旅居康养服务,鼓励支持培训疗养机构、酒店、民宿等升级改造,转型发展旅居康养床位,增加旅居康养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文旅局、圆明山管委会)
14、优化金梦海湾片区品质提升。树立“精品”理念,对原有功能房、景观小品、经营业态进行品质升级。计划建设浴场儿童娱乐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冥想亭,改造海澜广场椰树下酒吧,新增海上戏水乐园等业态,严格把关,确保新增经营业态高水准规划、高品位落成。二是依托片区浴场、广场的资源优势,谋划参与性、沉浸式的活动品牌,引进沙滩音乐节、演唱会、海洋文化节、露营节等各类主题活动项目,提升金梦海湾人气,做活金梦海湾夜经济。三是大力发展海上项目,积极与海洋渔业局对接,继续推进旅游码头建设,积极引进造浪艇、海天飞龙等优质海上娱乐项目,打造海上体育经济“爆点”。(责任单位:金梦海湾管委会、区文旅局)
15、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成立适老化房地产咨询专班,促进房地产项目转型升级,推出一系列既具备高品质居住功能,又能满足特殊需求的康养地产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服务,融入无障碍通道、适老化设施等细节。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开发建设养老公寓,设计适老化产品户型,推行老年人住房配套设施建设,更好满足老年人住房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区住建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发改局、民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协调解决康养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定期调度各成员单位工作落实情况,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政策研究与政策跑办,聚焦审批、土地、税收、金融等关键要素,构建康养产业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三)强化招商引资。开展精准招商,瞄准康复医疗、健康养老、养生保健、休闲旅游等重点领域,聚焦国内外知名的康养企业、机构和品牌,着力引进具有先进理念、成熟模式和强大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形成产业联盟招商,提高招商层次。
(四)强化数据统计。做好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康养数据统计工作,建立完善康养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体系,加大康养产业发展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撑,动态跟踪和及时研判全区康养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工作方案对各项任务实施动态管理,适时开展效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五)强化宣传推介。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方式,扩大辐射范围,提高推广层次,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全面展示海港区康养产业优势。摄制一套康养系列宣传片,制作一套康养系列宣传品。突出重点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大客源市场宣传营销。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利益共享。
附件:海港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海港区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
一、组成人员
组 长:张士兆 区委书记
尹 勃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第一副组长:庞海涛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副 组 长:刘 军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红梅 区政府副区长
刘 勇 区政府副区长
刘 欣 区政府副区长
董育松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才汇强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刘晓波 区发改局局长、区科工局局长
杨忠英 区民政局局长
陈文博 区卫健局局长
李满元 区医保局局长
朱学华 区人社局局长
郑伍刚 区旅游文广局局长
王 澍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唐学征 区资源规划局局长
张 鹏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朱 宁 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局长
张 磊 区住建局局长
刘 佳 区商务局局长
王立彬 区城管执法局局长
赵宇静 区水务局局长
王 军 区教体局局长
高 原 区招商中心主任
陶剑锋 区园林绿化中心主任
岂学江 海港经济开发区副主任
马浩博 海港镇党委书记
马 超 海港镇政府镇长
周亚飞 东港镇党委书记
曹 聪 东港镇政府镇长
孟凡杰 西港镇政府书记
刘 青 西港镇政府镇长
王忠良 北港镇政府书记
赵 哲 北港镇政府镇长
高瑞哲 海阳镇政府书记
闫永超 海阳镇政府镇长
白奕鲲 石门寨镇政府书记
周民宝 石门寨镇政府镇长
邵开礼 杜庄镇政府书记
张 杨 杜庄镇政府镇长
张纪超 驻操营镇政府书记
霍泽华 驻操营镇政府镇长
张晓刚 文化路街道办书记
卞 宁 文化路街道办主任
吴广义 海滨路街道办书记
陈 静 海滨路街道办主任
张盛春 燕山大街街道办书记
郭 伟 燕山大街街道办主任
张 勇 河东街道办书记
薛祥威 河东街道办主任
杨春岩 建设大街街道办书记
费静峥 建设大街街道办主任
田 力 白塔岭街道办书记
张 玮 白塔岭街道办主任
李 明 西港路街道办书记
刘 飞 西港路街道办主任
杨 茜 港城大街街道办书记
李文博 港城大街街道办主任
靳桐松 东环路街道办书记
侯福军 北环路街道办书记
陈 宁 北环路街道办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承担加快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康养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发改局刘晓波同志兼任。
二、成员单位职责
(一)区发改局: 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康养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做好康养产业建设项目的审批;指导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对康养产业项目的谋划包装、储备工作,积极协调纳入省市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发改系统专项资金支持;做好国家和省、市支持我区发展康养产业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康养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体系,加大康养产业发展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撑,动态跟踪和及时研判全区产业发展状况。
(二)区民政局:牵头做好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机构养老数据统计工作;研究吸引社会力量发展康养服务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举办康养服务设施,做好康养产业项目建设,机构、社区、居家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配套管理。
(三)区住建局:牵头做好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社区养老数据统计工作;参与康养地产项目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审核,确保其布局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和康养需求;协调推进康养地产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升项目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四)区文旅局: 牵头做好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旅居养老数据统计工作;做好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和完善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丰富康养旅游业态和周边产品,设计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企业提升康养服务水平,鼓励涉旅市场主体对接京津开展康养项目合作,并做好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康养数据统计工作。
(五)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做好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旅居养老数据统计工作;促进现代农业与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有机结合;发展有机、健康、绿色种养殖业,做好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水果深加工;完善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体系。做好全区村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康养数据统计工作。
(六)区资规局: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统筹考虑好各类康养设施布局。做好鼓励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的实施;落实发展康养产业项目的用地指标。
(七)区科工局:做好康养产业的科技支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与健康、养老等相关项目的研究,引进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推广。
(八)区卫健局:做好医疗服务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总结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加强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康复、医疗、健康管理等康养服务体系,做好全民健康管理工作;落实国家、省健康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
(九)区医疗保障局:将符合条件的康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积极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完善京、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为来我区康养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险结算服务。
(十)区人社局:做好康养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做好康养服务和康养机构的用工支持、人才培训等工作。
(十一)区市场监管局:做好全区发展康养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实施国家药典等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标准、分类管理制度。
(十二)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做好全区康养产业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工作。
(十三)区招商中心:做好康养产业项目的招商服务和管理工作。
(十四)各相关镇、园区、街道:负责本辖区内接待康养老年人的对接服务相关工作;对康养老年人需协调解决事项进行汇总反馈;京津及周边地区来秦康养数据统计工作;工作专班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