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德军 通讯员王树军)课上,教师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课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新扩建的校园里选择舞蹈、绘画、音乐等15个门类共50项社团课程;放学后,家长可以点击校园网站里的“微课” 教学视频辅导孩子功课……“在这儿上学可以得到和城市区学校一样好的教育。”作为农村学校,白塔岭小学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设施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设计得到在校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白塔岭小学只是我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积极打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牌’,不断加大在财政拨款、硬件投入、师资配置等方面向相对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全面打造优质、均衡、公平的教育示范区。”区教育局局长高洪星介绍说。
示范带动促师资配置均衡。“娄晓华老师的评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指导,我逐步明白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我会认真体会,并试着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12月30日,海阳镇小学的年轻教师刘晶晶在参加“娄晓华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后说。为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区自2013年起,开展了“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分两批先后成立了以张丽颖、王桂军、娄晓华等5名省学科名师或省特级教师为代表的名师工作室,学科内容涵盖中小学的主要学科。两年多来,五个名师工作室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划和任务目标,开展了业务学习、主题研修、微课例研讨、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吸引全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其中,形成了名师团队带动骨干群体。
政策驱动促教育质量均衡。“李老师来我们这儿一年的时间,让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办法,还亲自抓毕业班的物理一线教学,今年中考我们学校的成绩有了大幅飞跃,理综成绩排名全区第六呢!”区姚周寨中学的副校长张宏臣对支教的十六中市级骨干教师李卫军赞不绝口。区域内干部教师全员轮岗,确保交流率超过5%;支教教师全程参与受援单位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新课程实施等具体工作;区政府出台政策解决支教教师的实际困难,让交流人员无后顾之忧……我区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积极探索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新模式,在全区建立了有序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
政府投入促教育设施均衡。全区所有中小学均达到校舍安全标准;城市区学校操场全部改造为塑胶、人造草皮操场,进入绿茵场时代;北环路小学、和美实验学校、白塔岭小学3所农村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五年来,全区教育总支出达26亿元,逐年增长的资金投入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向薄弱校倾斜,促进校际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