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了阿姨、大妈们精神十足的舞蹈,习惯了姑娘、小伙子们动感的舞姿,可一群老大爷精神抖擞地在舞台上挥舞着拐杖,献上的一支喜剧舞蹈《拐棍舞》您见过吗?丰富的表情、滑稽的表演着实为观众带来不少“笑”果……
京剧歌舞《梨花颂》、传统相声《学哑语》、歌曲《女儿情》《康定情歌》、情景剧《家和万事兴》……台上好戏连连,台下叫好不断。家住新世纪公园附近的李梅说:“夏天天气炎热,晚上在家很闷,没事时我都会来公园看‘彩色周末’演出,既可以纳凉又欣赏到精彩的节目,而且这些节目基本上由社区居民表演,很贴近生活。”
在炎热的夏天,每个周末的夜晚,由海港区委宣传部组织、海港区各社区承办的“彩色周末”活动都会在新世纪公园与广大群众如约相见。经过20多年的打磨,“彩色周末”活动已逐渐成为海港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标志品牌,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参与演出的群众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演出每年都会吸引上万名观众驻足。“我们开展‘彩色周末’活动,不仅展示了城乡文化魅力,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为社区百姓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提供了夏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海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治国说。
近年来,海港区“彩色周末”活动还创新地加入了“城乡文化互动互访”活动,通过社区与农村的融合交流,营造出城乡居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只海港区,每年夏天,我市各县区都会在主要广场组织“彩色周末”演出,在酷暑时节为群众送上精心烹制的消夏、休闲文化大餐,广场也成了群众最喜欢的消夏场所之一,不论是“彩色周末”演出,还是社区的主题文艺表演,都让广大群众在最淳朴的文艺表演中感受到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广场作为最贴近群众生活的地方,是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2011年,我市成为国家首批28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之一,文化惠民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得到我市各县区的广泛重视,而广场演出作为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一部分,也随之有了迅速的发展。
本着“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这一群众文化活动目标,我市各县区精心打造了“彩色周末”“城乡文化走亲”“关爱农民工”“街头音乐文化人特色演出”“百姓大舞台”“浪漫之夏”广场文艺演出、“非遗”精品展、“激情广场”等多姿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还创造性地在城区开设了61个表演点,年均举办活动4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海港区北环路街道办事处除了参与“彩色周末”活动等广场演出外,还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每一季度进行统筹部署,引导群众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活动,不仅形成了“四季有歌唱,月月看演出”的文化氛围,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开展业余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如今,我市的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夜晚的新亮点、假日的活动点、节庆的聚焦点。为了提高广场演出的节目质量,将惠民工程做大、做深,我市专门建立了群众文化培训基地165个,发展文化志愿者400余名,不仅带动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为广场演出增加了后备力量。
“以广场为载体开展大量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这是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一种惠民举措。”马治国说,广场文化活动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在今后进行的“彩色周末”和“城乡文化互动互访”等广场演出活动中,还要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基层各方面演出人才的积极性,增加演出频率,扩大城乡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本报记者董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