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阚银萍)冬日已近,冷风习习,王庄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绿油油的黄瓜顶花带刺,串串豆角跳着丰收的舞蹈,农民张海斌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秋收已经结束,可东港镇的农民依旧忙着收获,原来,以前以种植水稻为生的农民将田地搬进了“暖房”,种起了“时令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不断增多,创业就业就成了农民的难题,为此,东港镇党员干部积极为农民“想法子”、“出点子”。当他们看到我市冬季蔬菜品种少,供不应求的时候,便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成郊区的优势,种植“时令菜”,走特色种植的道路。他们全面推广“农民课堂”,充分利用“三微合一”(微博、微信、微信息服务)网络培训农民,重点培训西红柿、豆角、黄瓜、茄子等“时令蔬菜”的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大幅提高蔬菜质量和效益。同时,他们向农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形成“农作物-牲畜粪便-沼渣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培育出生态健康的“时令蔬菜”。他们还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生产服务,利用农信通,科普宣传栏发布冬季蔬菜的市场信息,解答农户提出的各种难题;召开“经验会”,带领有意向的村民到种植较好的大户家中学习经验,促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目前,在种植户张海斌的带领下,“时令菜”种植成了东港农民致富的“希望树”,仅王庄村就有7户12个“时令菜”大棚,一年下来,每户农民年收入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