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臧翊钧 通讯员王树军 李颖 赵伟 图/记者曹建雄 曹恩波
识字教学改革让学生快乐识字
“什么?不先学拼音,要先认字?”这一消息引起了教师、家长的关注。依照惯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必先学拼音后认字,这就会让那些刚刚走出幼儿园跨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们,一上语文课就开始学枯燥、抽象的汉语拼音,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李海波、和安里小学校长郭艳彬和耀华小学校长王艳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可不可以让学生不先学拼音,先学认字,或许在生活中学习会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学习会更加有效。”三颗智慧的心灵碰撞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摒弃传统,自编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经过老师们近三个月的紧张工作,一本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全新教材《生活识字》应运而生。
《生活识字》分校园百家姓、动画识字、校园运动、家庭生活和超市逛街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均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班里每个孩子的姓氏各不相同,刚一入学大家都不认识,不如就开展一次姓氏大调查,让每个孩子都去找找自己的姓氏,并且提前布置,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姓氏名人。”李海波校长向记者讲述着编排“校园百家姓”单元的初衷。
课上,孩子们都找到自己的姓,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姓李,木子李,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他和我一个姓呢。”“我姓周,周围的周,受人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就是姓周!”……一年级的识字课就这样一下子活起来了。到了“动画识字”单元,还没等老师教,孩子们就已经把黑板上的字认得清清楚楚。灰太狼、喜羊羊、红太狼、熊大、熊二和光头强……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中的朋友,说起来,孩子们眉飞色舞。到了“校园运动”单元,通过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和对一些表示运动的汉字的溯本求源,识字就变得更加有趣了。《生活识字》的最后单元是家庭生活和超市逛街识字。在这一单元,主要由家长配合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识字,从家用电器到油盐酱醋,凡是有字的地方,家长们都积极地引导孩子去认识, 鼓励孩子自己去找字、识字。
识字教学的改革让老师们充满了期待。“第一时间拿到新编写的识字教材,单从封面上看就充满了童真、童趣。翻开来,《熊出没》、《小鲤鱼历险记》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主题曲的歌词跃然纸上,真是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的好教材。”耀华小学从事多年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张文童老师感受颇深。
仅仅近两个月的识字教学就打消了部分家长心中的疑虑。学生李天琪的妈妈说:“起初我对学校这种先识字后学拼音的教学改革抱有质疑的态度,认为这种方式违背了常规的教学,我甚至咨询了汉语言文学专家。但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惊人的变化,不仅识字量大增,而且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现在每次带孩子出去玩时,只要有汉字的地方,她都要停下来看看,认认,读读。孩子的变化让我很欣慰,也彻底地放心了。”
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
蓝天之下,渤海之滨,绿茵之上,一只小小的足球在滚动、飞腾,两队活泼的少年正在奔跑、拼抢,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专注,他们的心中充盈着快乐和自信……几年来,区教育局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搭建足球课堂、大课间、社团活动、足球文化节等平台,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弘扬足球文化,激发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今年,我区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称号,3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据悉,全区原有体育传统项目校15所,体育训练网点校3所,校园足球布点学校32所,足球社团60余个。目前又有30所中小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区校园足球活动人数2万余人。近几年我区投资4250余万元,改造了33所学校的操场,城区学校全部实现了人造草皮或塑胶操场。多渠道配备师资,鼓励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上足球课,同时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模式,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足球运动元素,部分学校自编自创足球操,将颠球、踩球、控球、传接球、运球射门等基本动作融入节奏鲜明、欢快激扬的音乐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足球社团将培养兴趣与提高基本功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学到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技能。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豁达阳光的做人态度,真正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高洪星说:“未来三年,我区校园足球运动将以“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对原有的“校园足球定点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评估调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做好存量优化,增量扩大,形成建设梯队。充分发挥足球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bob博彩公司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初步建成具有我区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区校园足球运动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