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重厚
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区以打造文化强区为目标,扎实稳健地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形成品牌带动、面向群众、全民参与的文化发展良好局面。
基础完善得民心
2016年,我区重点打造的总投资9000余万元的区文体中心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5098平方米,其中公共图书馆2900平方米、文化馆3500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1900平方米。“以前受场馆限制,文化馆培训、排练、开展活动都找不到地方。”区文化馆副馆长田蕊介绍,自文化馆迁入新址以来,仅馆内各类艺术培训就开展了30余项,共300期,近1000课时,参训受益40000余人次。区文体中心的建设,标志着我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5年来,我区逐步完善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多种渠道畅通文化服务供需对接,竭力为群众解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两馆一站”为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仅2016年,区文化馆就谋划组织了300余场馆内馆外活动,涉及美术培训、展览、合唱辅导、合唱展示、舞蹈培训、舞蹈比赛、文化知识讲座、戏曲培训等多种项目。区图书馆经过一年运行,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已经正式对外开发,藏书达到12万册。依托区图书馆,我区建成了7个图书分馆,更好地满足全区人民群众阅读需求。2016年“两馆”共接待10万余人次。
各镇街综合文化站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室外健身场所等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能够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日常需要。为保障免费开放的需要,仅2016年,我区就为文化馆、各镇街综合文化站配发免费开放资金110万元,为全区113个村每村配送图书116册。
我区还通过配发文化器材、扶持各方力量筹办的小型博物馆、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为文化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产品提质悦民心
2015年,区文化馆鲁薇创作的《我是雪花》获得全国音乐金钟奖并在央视播出;田蕊编导的《盖碗飘香》获得河北省少数民族舞蹈汇演优秀表演奖。2016年,田蕊创编的舞蹈《军魂》获得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二等奖,并在央视播出。
5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着重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并提供bob博彩公司、更广、更高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深受全区广大群众的喜爱。
“彩色周末”活动已成为我区夏日文化盛会,为丰富我区旅游旺季文化生活、宣传我区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海子诗歌艺术节是我区近年新打造的文化品牌,对于提升我区文化品位、宣传我区文化底蕴、促进地区文化交流都有重要作用。2016年,第十一届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区揭开了文化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新篇章:端午龙舟赛、百姓大舞台、沙滩音乐季、“彩色周末”等一个个特色文化品牌不再是孤立的个体,文化旅游节将其串联起来,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我区大力鼓励、扶持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土壤,非遗项目逐步推向产业化,古法琉璃制作、锯瓷、沙土画、烙画等项目都已注册公司,扩大了经营面积,产品销量有了很大提高;以金葵文化传播公司为代表的艺术交流、展览等文化企业提升了我区的文化艺术品位;秦唐健达、太阳城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牛贝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兴文化产业也在我区迅速成长。2016年,我区完成了董家口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概念性规划和板厂峪景区砖窑群博物馆、化石博物馆、祖山东门游客服务中心方案设计。编制了祖山康养小镇和板厂峪长城文化小镇项目规划。完成老君顶景区改造提升项目规划设计。
2016年底,我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家,规模以下企业1017家;文化制造业企业共有57家。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增加值37554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9%;规模以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上万人。
搭建平台聚民心
“那年的彩色周末,我们合唱团演了7场!”回忆起2014年的“彩色周末”,文化志愿者马翠荷依然兴奋、自豪。
5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我区坚持不忘初心、为民所用、想民所需的文化发展理念,培育文化骨干、壮大服务队伍、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文艺创作,真正做到文化活动让人民受益、人民满意。
除了在彩色周末、望海祈福旅游文化节、海港区春节联欢会、农家春晚、春节花会展演等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中提高群众参与程度、表演群众原创节目外,我区还组织京剧票友月演、交响乐季演、广场(民族)舞大赛、合唱展示交流、第三届原创歌曲大赛等文化项目,并常年开展假日文化工程、原创歌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演出在基层的全覆盖、常态化。近年来,我区年均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60余场;每年组织“城乡文艺互动互访”“阳光八送”“文化六进”等文化下乡和图书下乡活动10场;实现了农村公益电影全覆盖,年均为农村免费放映电影1500多场;实施“政府买单、百姓看戏”工程,年均引进各级艺术院团深入基层演出15场。
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力地带动了我区民间演出群体的发展,以区文化馆专业人才为主导、民间院团为骨干、村(社区)自建文艺队伍为辅助的文艺演出群体,广泛地活跃在我区城乡各种形式的表演舞台。初略统计,目前我区镇街共有文艺队伍236支,文化明星400余人,文艺活动积极分子5500余名,文艺队伍人数达到近万人,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群众已达到4万多人。
针对群众组织的基层文化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我区不断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同时还建立了区级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形成了区文体广新局、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三级文化管理队伍和文化志愿者辅助指导的基层文化网络,拥有基层文化管理人员200余名,全区登记注册的文化志愿者200余名,常年活跃在一线的流动志愿者达1000余名,为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对全区基层文化队伍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