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6日,全国31个省市已陆续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经济数据。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各省市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题卷呢?经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在GDP增速上,超过一半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则出现泾渭分明的局面,12个省市增速达到两位数,9个省市增速为负。而反映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GDP 18省市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经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GDP总量上看,除了西藏和新疆未公布经济数据外,全国31个省市中共有16个省市GDP累计值超万亿元。广东省GDP以总量46341.9亿元居于全国首位,其次是江苏省,GDP总量44863.5亿元,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紧跟其后。对比201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总量,前五名维持不变。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GDP累计同比增速6.8%, 与一季度增速持平。从已公布的各省市GDP增速来看,全国有18个省市GDP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超过六成的省市经济增速不及2017年上半年。

  GDP增速靠前的6个省市中,全部位于中西部地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分别以10%、9.2%的高增速位于一二名,特别是贵州,自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八年位于全国前三。贵州近年来以稳生产、调结构为目标,注重现代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业发展提升,不过贵州的高增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投资,上半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位于全国首位。江西GDP总量10124.5亿元,首次破万亿,GDP增速9%, 排名第三,其中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愈发重要,江西省近年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做足了努力。

  GDP增速靠后的省市主要集中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吉林省增速急剧下滑,以2.5%的增速垫底。 天津、内蒙古上半年表现不佳,被去年上半年垫底的黑龙江、甘肃和辽宁赶超,处于全国末位。最大的跌幅是天津,今年上半年天津GDP增长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假统计的“挤压水”被认为是天津GDP增长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2018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公布了GDP“水”的挤出,不再重复统计在当地注册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2016年滨海新区的GDP从10002.31亿元调整到了6654亿元。

  固投 9省市增速为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1-5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48%。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已公布的省市中有12个省市固定投资增速达到两位数,9个省市增速为负。增速最快的前三个省市分别为贵州、福建、陕西,分别为17.4%、13.4%、12.9%。排名靠前的10个省市中,9个省市覆盖GDP增速前7名。在负增长的9个省市中,内蒙古垫底,增速为-38.3%。

  纵向来看,与2017年同期相比,除辽宁、甘肃、安徽外,投资增速全线下滑。辽宁省固定投资增速显著上升,由-31.4%到12.1%,增长了43.5个百分点,有力拉动了辽宁省经济的反弹;甘肃省增速上涨27.3个百分点至-9%。增速下跌省市中,内蒙古下跌幅度最大,为48.4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公布目标的省市中,2018年上半年共9个省市达成预期目标,比一季度13个省市达成目标明显减少。西北地区固定投资完成情况较差,多数与2018年目标增速差距较大。陕西省完成投资目标情况最佳,超过预期目标5.9个百分点;目前大多数省份GDP增长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投资拉动,因此固定投资增速的高低对GDP增速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投资高速增长地区往往对应较快的GDP增速。

  房地产 13省市投资增幅达两位数

  2018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5月回落0.5个百分点。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业内人士认为,在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下,个位数的增长速度基本符合预期。

  其中,高于全国增速的有18个省,超过半数。东北三省均超过全国增速,其中以黑龙江最高,增速达到30%。吉林和辽宁也超过了两位数,分别为17%和15.5%。此外,东南地区普遍同比上涨,广东增速最高,达到20.2%,福建最低,仅有1.6%。然而广东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2.1%,降幅同比扩大23.2个百分点。

  北京商报记者经梳理发现,其中6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除四川外,下降均出现在北方城市。其中,幅度最明显的三个省市分别为宁夏、河北及内蒙古,分别是22.1%、12.3%、8.6%。

  2018年上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调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继续积极抑制非理性需求,另一方面重点调整中长期供给结构。中央明确表态调控不放松,多城落实地方主体责任,政策密集出台。上半年调控力度并未减弱,截至6月底已有5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0余个县市出台调控政策。总体来看,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除在需求端进行重点调控外,也注重在“供给侧”解决供需结构不匹配问题。短期需求侧调控(抑制非理性需求)和中长期供给侧改革(保证有效供给)共同发力。

  财政收支 7省市收支差占比突破警戒线

  截至8月6日,除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四川外,其余省市均已公布今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报告。

  具体来看,在一般性公共财政收入上,多地呈现上涨势头,其中,山西、海南、贵州分别以25.4%、22.9%和19.4%的同比增速位居前列。不过,天津则下滑明显,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9%。在收入结构上,各地非税收收入占比显著下降,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而在财政支出方面,除福建、上海、海南出现盈余外,其余省市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均超过收入。地方政府合理扩大支出规模,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公益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稳增长、补短板的有效手段。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不少省市的财政收支差已经超过警戒线。其中,甘肃上半年一般性公共财政收入为451.9亿元,而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868.7亿元,收支差占收入的比重超过三倍。云南、广西、青海、河南、陕西等地的收支差占比也突破了100%的关口。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加之应对环境修复治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补短板”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尤其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财政运行风险上升。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祁建邦在介绍该省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时就表示,形势不容乐观,有的市县财政收入负增长,收支矛盾突出;再加上今年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将主要在下半年显现,这都会直接影响后期财政收入增速。